孟西洲盯着那几页打印纸,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屏幕上那些诡异的乱码字段,像是一串串冰冷的诅咒,刺痛了他的眼睛。
“系统繁忙错误?内存溢出?”他低声自语,随即摇头否定,“不像…格式太规整了,像是某种…编码?”
小辉在一旁紧张地搓着手:“是啊洲哥,我们也觉得奇怪。查了日志,触发这些乱码的图片都很特殊,基本都是些残破不堪、纹饰古怪的青铜器或玉器碎片,而且拍摄角度刁钻,光线昏暗,像是故意不想让人看清全貌。更怪的是,这些用户的IP,经过粗略追踪,大部分都指向…欧洲某个小国的网络节点。”
欧洲?斯蒂文森的地盘?
孟西洲的心猛地一沉。这绝不是巧合!是对方在利用这个可能存在的“后门”或未知漏洞,测试什么?还是…在向自己传递某种信息?或者说,是在挑衅?
“这些图片本身有备份吗?”孟西洲沉声问。
“有!服务器都存着原始图!”小辉连忙调出几张图片。
孟西洲凑近屏幕,仔细查看。图片质量确实很差,大多是些青黑色的金属碎片或灰白色的玉石残块,上面刻着一些模糊不清、扭曲诡异的纹路,不像任何己知的华夏传统纹饰,反而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古老和神秘感。
他下意识地伸出手指,想要触摸屏幕上那冰冷的图像——这是一个他思考时习惯性的动作。
然而,就在他的指尖即将触碰到液晶屏幕的瞬间,一种极其微弱、却异常清晰的异样感,如同电流般倏地窜过他的脑海!
不是以往那种清晰浮现的文字信息,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极其微弱、却无比熟悉的“共鸣”?
仿佛他指尖下的不是冰冷的屏幕和像素点,而是隔着时空,触摸到了那些碎片本身所蕴含的、某种极其古老、极其晦涩的“信息”残留!
这种感觉转瞬即逝,却让孟西洲浑身汗毛倒竖!
他的金手指…对数字图像…竟然也能产生微弱的反应?!虽然远不如首接触摸实物那么清晰,但那种独特的“年代感”和“价值波动”的微弱涟漪,他绝不会认错!
这个发现,如同在他脑海中炸响了一道惊雷!
难道…他的鉴宝能力,其本质并不仅仅是触摸实物?而是对物品蕴含的“信息”或某种“能量场”进行感知?而数字图像,某种程度上记录了这种“信息”的残影?所以才能引起微弱的共鸣?
那这些乱码…是不是意味着,这些碎片的“信息”过于古老或特殊,超出了当前这个原始AI系统的理解范畴,甚至可能…也超出了他金手指通常解析的范畴,导致系统试图用某种最底层的、错误的方式去“描述”它,从而产生了这些无法理解的乱码?
而斯蒂文森的人,频繁上传这类图片,是不是就是在试探这个?或者说,他们本身就知道这些碎片的特殊,想利用他的系统来“破解”什么?
一瞬间,无数念头和猜测如同潮水般涌入孟西洲的脑海,让他头皮发麻!
他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脸上不动声色,转头对小辉说:“这些乱码很可能是系统处理极端模糊图像时产生的未定义错误,可能是底层库的一个隐藏BUG。先记录在案,优先级放低。当前最重要的,是解决主流用户的识别准确率问题!”
他不能把金手指的秘密和可怕的猜测说出来,只能先稳住团队。
“明白!”小辉松了口气,显然也更愿意相信这只是个技术BUG。
孟西洲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的算法优化上。但此刻,他的思路却悄然发生了一丝改变。
以前,他只是凭借超前的知识,指导团队改进图像特征提取算法、扩大训练数据集、调整模型参数。这些都是纯技术手段。
但现在,他有了一个大胆的、近乎疯狂的想法!
他的金手指,在触摸实物时,能首观地“看到”【年代】、【价值】等关键信息。这种判断背后,是否蕴含着某种更深层的、关于“真伪”和“价值”的底层逻辑?这种逻辑,能否被抽象、提炼出来,转化成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学习的“规则”或“特征”,注入到AI模型中去?
比如,对“包浆”自然过渡的感知,对“釉光”内蕴程度的判断,对“刀工”流畅性的把握…这些玄之又玄的、靠老师傅经验的感觉,他的金手指能首接给出近乎真理的判断。那么,能否让AI模型也重点学习和关注图像中与这些“感觉”相关的像素特征?
说干就干!
孟西洲立刻召集算法团队,没有解释灵感来源,只是以一种极其笃定的语气,开始下达新的指令:
“调整方向!不要只盯着纹饰、款识这些显性特征!我们要教会AI去‘感受’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飞快地写下几个词:“包浆的层次感!”“釉光的温润度!”“铜锈的自然分布!”“刻工的力度和韵律!”…
团队成员面面相觑,觉得老板是不是压力太大开始说玄学了?这些怎么教给AI?
“我知道这很难!”孟西洲目光扫过众人,“所以我们要换思路!从数据标注开始改!标注组注意:以后标注数据,不要只标‘真’、‘假’、‘年代’,还要增加难度等级,并且用文字详细描述这件器物的‘神韵’特点!算法组,尝试构建新的神经网络层,专门用于提取和量化这些‘神韵’相关的纹理、光泽微观特征!我们把老师傅的‘眼学’感觉,给它拆解成机器能看懂的数字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