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荫下那个西装男的背影,像根刺一样扎在孟西洲心里。但他没工夫细琢磨,眼前有更重要的事——把“西洲阁”古玩店的招牌亮出去!
铺面彻底收拾利索了。破旧的供销社门脸换了新颜,玻璃窗擦得锃亮,虽然里头货架还没摆满,但那股子破败晦气劲儿一扫而空。“西洲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的牌子挂在左边,新做的“西洲阁”烫金牌匾挂在右边,阳光下晃人眼。
开业当天,没搞太大动静,就放了挂干响鞭。但消息像长了翅膀,早就飞遍了栾城古玩圈那个不大的圈子。
“听说了吗?收破烂那小子,真开了个古玩店!”
“西洲阁?口气不小!一个蹬三轮的,懂什么叫古玩吗?”
“瞎猫碰上死耗子,捡了几个漏就不知道姓啥了!等着看笑话吧!”
果然,开门没多久,店里就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真来看东西的没几个,大多是同行来看热闹的,三五成群,指指点点,交头接耳,眼里大多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视和等着看笑话的戏谑。
孟西洲穿着新做的藏青色中式褂子,站在店里,脸上挂着笑,心里门清。他知道这帮人想的啥,但他不在乎。货卖识家,他有金手指,怕啥?
店里摆出来的东西不多,但都是他精挑细选、能见光、有点说头的玩意儿。几个清中期民窑的青花碗盘,几枚品相不错的银元,一套七八十年代的连环画,还有几块他初步清理过的老玉挂件。标价都不低,但都在市场价范围内,没敢太离谱。
“啧,这碗画工还行,就是胎土粗了点,民窑货色,标八百?心够黑的啊!”一个干瘦老头,是隔壁“博古斋”的老板,捏着个青花碗撇嘴。
“这袁大头,边齿有点软啊,别是翻砂的吧?”另一个胖老板眯着眼打量银元。
孟西洲也不争辩,就笑着点头:“各位老师眼力毒,都是小玩意儿,摆着充个门面。”
正说着,门口一阵喧哗。一个穿着皱巴巴西装、腋下夹着个皮包、满脸精明相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个跟班,手里捧着一个用红布盖着的物件。
来人叫钱三,是城南“聚宝楼”的老板,在栾城古玩圈里算是个有点名号的人物,但也以心眼小、爱使绊子出名。
“孟老板!开业大吉啊!”钱三拱拱手,脸上堆着假笑,“听说孟老板眼力惊人,专从废品里淘宝贝,钱某特来道喜,顺便…请您给掌掌眼,看看我新得的这件宝贝!”
说着,他对跟班使了个眼色。跟班小心翼翼地把那物件放在柜台上的红布上,掀开了红布。
周围看热闹的人“呼啦”一下全围了上来,伸长脖子看。
那是一件青花瓷瓶,约莫三十公分高,瓶身绘着缠枝莲纹,釉面光亮,画工看着挺精细,底足还有“大清乾隆年制”的款识。
“哟!乾隆青花!钱老板好运气啊!”
“这器型,这画片,看着不赖啊!”
“钱三这老小子,拿这好东西来,不是纯心砸场子吗?”有人低声嘀咕。
钱三得意地瞥了孟西洲一眼:“孟老板,给瞧瞧?要是看对了,价钱好说,就当给你新店添份彩头!”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孟西洲身上。大家都明白,这是考校来了!你孟西洲不是号称“废品王”眼力毒吗?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要是连这东西都看不明白,以后就别在古玩圈里混了!
孟西洲脸上笑容不变,心里冷笑一声。送上门的打脸机会,不要白不要。
他上前一步,没说上手,只是围着那瓶子仔细看。釉光太亮,贼光隐隐,缺乏老瓷的温润内敛。画工虽然精细,但笔触略显呆板,尤其是莲瓣的勾勒,少了点乾隆官窑的洒脱劲。底足的胎土看着细腻,但…太新了。
看了约莫一分钟,在钱三越来越得意的目光中,孟西洲忽然伸出手,不是拿瓶子,而是用手指极其轻微地弹了一下瓶口。
“叮…”一声清脆但略显单薄的响声。
行家一听这声,心里就有数了。老瓷声音通常更沉稳浑厚些。
钱三脸色微微一变。
孟西洲这才慢悠悠地伸出手,指尖触碰瓶身。
【名称:仿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瓶】
【年代:现代仿品(约1980-1990年代)】
【市场价值:150-200元】
【未来升值潜力:低(作为仿古工艺品,随时间略有增值)】
信息浮现,果然是个高仿!
孟西洲收回手,叹了口气,摇摇头。
钱三心里一咯噔,强笑道:“孟老板,咋样?是好东西吧?”
孟西洲看着他,忽然笑了:“钱老板,这瓶子…您多少钱买的?”
钱三眼神闪烁:“怎…怎么?孟老板问这个干嘛?好东西不怕问价!”
“哦,”孟西洲点点头,慢条斯理地说,“我就是好奇,花个万儿八千的,买这么个九十年代景德镇仿的工艺品,是图个啥呢?摆家里好看倒是挺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