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品?”检查人员冷笑一声,“做得挺像嘛。有没有相关生产记录和销售许可?有没有按照要求标注‘仿制’字样?”
老厂长冷汗首流,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以前厂子管理混乱,这种低端仿品都是胡乱生产,哪有什么严格记录和标注。
孟西洲心里暗骂一声,知道这是被抓住把柄了。虽然东西不是出土文物,但仿制古代文物without规范手续和标注,在这个年代,较起真来也是麻烦事,足够作为由头查你了。
“看来你们厂的管理确实存在问题。”为首的检查人员面色更冷,“所有涉及仿古文物的产品和相关资料,全部暂扣!进一步调查!”
虽然没找到预想中的“重磅出土文物”,但抓住了这个把柄,检查人员依然公事公办地贴了封条,带走了那件陶俑和一些文件,并要求孟西洲和老厂长随时接受问询。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暂时算是勉强扛过去了,但厂子里刚刚提振起来的士气,瞬间又被打击得七零八落。工人们人心惶惶,议论纷纷,不知道这厂子还能不能开下去。
老厂长唉声叹气,愁眉不展。
孟西洲安抚了老厂长和工人们几句,让他们先回家休息,等待通知。他自己则和小辉、赵亮(闻讯赶来的)回到城里公司,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查!给我仔细查!”孟西洲咬着牙,对赵亮和小辉道,“亮子,你去打听一下,文物局和公安局那边,到底是谁接到的举报,举报内容具体是什么!辉子,你回厂里,私下找老厂长和几个老师傅再聊聊,旁敲侧击,看看最近有没有什么陌生人来打听过事,或者厂里有没有人行为异常!”
两人立刻分头去办。
办公室里,孟西洲揉着发痛的太阳穴,心里翻江倒海。这次举报,针对性太强了!虽然对方可能不确定模具的具体情况,但肯定知道厂里来了“不一般”的东西!这绝不是普通眼红或者纠纷能搞出来的!
是冲着他来的!或者说,是冲着他手里的青铜戟、鸟首匣和这箱模具来的!对方在试探,在敲打,甚至可能…在逼他露出马脚!
老金…他知道吗?他在这件事里,扮演了什么角色?
孟西洲越想越觉得背后发凉。他感觉自己仿佛陷入了一张无形的大网,西周危机西伏。
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做点什么,转移注意力,积蓄力量!
第二天,他把公司核心团队(赵亮、小辉、大壮)叫到跟前。厂子暂时停工检查,公司这边的古玩生意也因为风波受到些影响,有些客户开始观望,业务相对清淡。
“外面风大雨大,咱们不能干等着。”孟西洲目光扫过几人,“越是这种时候,越要稳住阵脚,练好内功!”
他下达指令:“从今天起,公司业务暂时收缩,非必要不出手。亮子,你带队,把咱们库房里所有藏品,不管大小贵贱,全部重新整理一遍!建立更详细的档案,年代、材质、工艺、来源、收购价、当前市场估价,越细越好!”
“辉子,你负责搜集资料,去图书馆、书店,买所有能买到的鉴定类、收藏类书籍杂志,特别是关于青铜器、高古瓷、冷门杂项的!组织大家学习,每周搞一次内部鉴赏会,每个人都必须发言,分享看法!”
“大壮,你把仓库安保再检查一遍,所有环节都不能出错!非常时期,绝不能自乱阵脚!”
任务下达,团队立刻行动起来。虽然大家心里都还揣着事,但看到孟西洲镇定自若的样子,也慢慢稳了下来。
库房里的东西不少,很多是早期零散收来的,当时只顾着捡漏,分类归档比较粗糙。现在静下心来重新整理,还真发现不少问题。有些东西标签错了,有些挤在角落被忽略了。
内部学习会也搞了起来。开始大家还有些拘谨,但孟西洲带头,拿着实物让大家看,互相讨论,气氛慢慢活跃起来。小辉脑子活,看杂书多,经常能说出些冷门知识。赵亮稳重,看东西仔细。大壮虽然不懂,但听得认真。
孟西洲也没闲着,他借着给大家讲解的机会,自己也重新审视这些藏品。有些东西当时金手指一扫,知道值钱就收来了,并没深入研究。现在结合书本知识和团队讨论,往往能有新发现。
这天,赵亮在整理库房最里面一个落满灰尘的木箱时,发现了几件之前没太在意的东西。那是几块灰扑扑、边缘不太规则的瓷片,还有一个小巧玲珑、釉色天青、但口沿有些磕碰的瓷碗,被旧报纸裹着,塞在箱底。
“洲哥,你看这几件…当时收来就没细看,标签写着‘宋元瓷片杂项’,估了个低价。”赵亮把东西拿出来。
孟西洲随手接过那几块瓷片。触摸之下,信息浮现:
【名称:钧窑天青釉瓷片】
【年代:元代】
【市场价值:300-500元片】
【未来升值潜力:中(研究价值)】
的确是元代钧窑片,价值还行,但不算惊喜。
他又拿起那只不起眼的小碗。碗很轻,胎体较薄,釉色是天青色,微微泛灰,不太起眼,口沿有几处小磕碰,看起来品相一般。但当他指尖触碰到碗底的瞬间,整个人猛地一愣!
脑海中的信息截然不同:
【名称:官窑青釉小盏】
【年代: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