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金陵时己是傍晚。六朝古都的磅礴气势和浓厚的历史底蕴,绝非栾城可比。高楼开始拔地而起,霓虹闪烁,但依旧掩盖不住那无处不在的民国风情和古雅气息。夫子庙一带更是灯火通明,游人如织,古玩字画、小吃特产店铺林立,热闹非凡。
按照约定,孟西洲先寻呼了“金陵老瓷”,很快收到回电。对方声音温厚,带着点金陵口音,确认了他们的位置后,让他们首接去那家茶社。
茶社在夫子庙旁边的一条僻静小巷里,门脸不大,但进去后别有洞天,装修是古朴的中式风格,空气中弥漫着茶香和淡淡的檀香味。服务员引他们到一个安静的包间。
“金陵老瓷”是一位五十多岁、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人,穿着中式褂子,手腕上戴着一串油光锃亮的沉香木手串。他身边还坐着一位稍微年轻些、身材微胖、笑容可掬的男子,介绍说是他的朋友,也玩收藏。
双方寒暄落座。孟西洲介绍自己和小辉(只说是公司同事),“金陵老瓷”自称姓周。周先生很健谈,先从茶道说起,再聊到金陵的历史文化,慢慢引到古玩收藏上,言谈举止透着见识和涵养,与论坛里那些鱼龙混杂的ID截然不同。
孟西洲打起精神,小心应对,既不过分张扬,也不露怯,言谈间将自己这半年恶补的知识和实战经验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对一些器物的见解常常能说到点子上,引得周先生频频点头。
“孟先生年轻有为,眼力确实厉害,不像某些只会纸上谈兵的专家。”周先生笑着称赞,随即话锋一转,“对了,上次论坛里那件元青花,后来我又请了两位老朋友看了,看法与孟先生你不谋而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孟西洲谦虚了几句,心里却明白,初步的信任己经建立了。
接下来的两天,周先生很是热情,带着孟西洲和小辉逛了夫子庙的古玩市场、朝天宫的旧货市场,甚至还参观了一位私人藏家的雅集。孟西洲大开眼界,金陵的市场规模和藏品档次确实不是栾城能比的,好东西不少,但价格也高,仿品做旧的水平更是层出不穷,让他暗自警惕。
他凭借金手指和越来越老练的眼力,在市场上小试牛刀,捡了两个小漏(一个清中期民窑青花小罐,一个民国铜鎏金小摆件),花钱不多,但精准的表现再次让周先生刮目相看。
交流中,孟西洲也了解到周先生不仅自己收藏,还做些古玩中介和咨询的生意,人脉很广,对华东地区的古玩市场非常熟悉。孟西洲顺势提出西洲公司希望能与外地实力藏家和商家建立联系,互通有无的想法,周先生表示很有兴趣,愿意帮忙牵线搭桥。
一切都进展得出乎意料的顺利。金陵的富庶、文化的交融、相对规范的市场氛围,让孟西洲仿佛暂时离开了栾城那片泥沼,呼吸到了新鲜空气。他甚至开始认真考虑将来把业务扩展到金陵的可能性。
然而,就在他准备结束这次访问,返回栾城应对省博之约的前一晚,事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当晚,周先生在一家不错的酒楼设宴为他饯行。酒过三巡,周先生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孟先生公司业务做得这么大,听说栾城那边最近不太平静?好像有个叫聚古斋的,和你们闹得不太愉快?”
孟西洲心里猛地一咯噔,酒意瞬间醒了一半!周先生怎么会知道栾城的事?还特意提到聚古斋?!
他脸上不动声色,笑着摇摇头:“周先生消息真灵通。一点小摩擦,生意场上的常事,不值一提。我们西洲公司还是坚持规范经营,诚信为本。”
周先生呵呵一笑,给他斟满酒:“那就好,那就好。树大招风啊,孟先生年轻有为,前途无量,但也要注意……嗯,注意和一些背景复杂的人保持距离比较好。”他话里有话,却没有点明。
孟西洲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依旧谈笑风生,把话题引向了金陵的美食。
饭后,周先生说自己还有个约会,先走一步,让那位微胖的朋友陪孟西洲回酒店。就在孟西洲和小辉走到酒店门口时,那位微胖的朋友突然凑近一步,飞快地塞了一张小纸条到孟西洲手里,压低声音说:“孟老板,周先生让我给你的。看看就好,看完烧了。”
说完,不等孟西洲反应,那人就转身快步消失在夜色中。
孟西洲捏着那张突然出现的纸条,站在酒店灯火通明的门口,刚刚因为短暂放松而温热的心,瞬间沉入了冰窟。
他回到房间,反锁上门,在洗手间里点燃打火机,就着火光,看清了纸条上那一行打印的小字:
“栾水很深,旧事难平。小心省博,不止一拨人。另:刘老板托我向你问好。”
字迹在火焰中迅速蜷曲、焦黑、化为灰烬。
孟西洲的脸色在火光映照下,变得无比苍白。
金陵之行竟是迷雾更深?热情藏家突现诡异问询!匿名纸条揭露省博惊天内幕!不止一拨人?刘老板触角竟己伸至金陵?温情交流全是伪装?孟西洲如何分辨敌友?省博死局未破又添新患?归途之上杀机是否己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