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烽描绘的蓝图,像一团炽热的火,瞬间点燃了王老铁和老张这两位实干家的心。尤其是王老铁,这个与火和铁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匠人,握着图纸的手因激动而青筋暴起,眼中闪烁着近乎虔诚的光芒。自己造手榴弹!这在以前,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龙巢的后山,一处更为隐蔽、靠近水源且便于疏散的山坳被迅速选定。全根据地的人力物力都被调动起来,优先保障这个被陈烽命名为“一号作坊”的军工项目。
几天之内,一座简陋却功能分区的工棚搭建了起来。王老铁带着他亲自挑选的几名心灵手巧的学徒(其中两人原是跟他学过打铁的,另外几人则是做事细致、有耐心的队员),几乎吃住都在工棚里。按照陈烽提供的图纸,他们用缴获的工兵锹和铁镐,硬是挖出了一个带有简易粘土炉膛和手拉风箱的“冲天炉”。虽然其貌不扬,但结构原理分毫不差。
另一边,老张也发动了所有能发动的关系,通过各种渠道,艰难地搜集来了第一批原料:几百斤品质不算好的生铁锭、一些焦炭、木炭、硫磺、硝石(部分是从老墙根刮来的土硝提纯),以及一批质地坚硬的杂木。这些东西在平时看来或许不起眼,此刻却成了龙魂能否“下蛋”的关键。
一切准备就绪,第一次试制在一种混合着期待与紧张的气氛中开始了。
化铁、浇铸。王老铁亲自操持着长长的铁水包,将炽红的铁水小心翼翼地注入用湿沙夯实的弹体模具中。伴随着“嗤嗤”的声响和蒸腾的水汽,一个个粗糙却形状初具的铸铁弹体毛坯被制作出来。待其冷却,再由学徒们用锉刀和砂石仔细打磨掉毛刺和浇注口。
木柄的加工相对简单,选好的木料被锯成标准长度,用刀削圆,再在尾端钻出安装拉火绳的小孔。
最核心、也最危险的部分,是拉火管的制作。陈烽亲自下场,在一个单独划出的、远离火源的安全区域内,带着两名最沉稳的队员,按照脑海中的精确配比,将赤磷和氯酸钾等物极其小心地混合、研磨(过程极其危险,需保持并轻缓操作),然后压入小小的金属管壳内,装上拉火绳和摩擦片,最后用蜡密封。每一个步骤,陈烽都反复强调安全规范,所有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
三天后,所有部件准备完毕。第一枚完全由龙魂自产的、被队员们戏称为“铁瓜”的手榴弹,进入了总装阶段。将打磨好的弹体与装填好黑火药的药室拧合,插入木柄,安装好拉火管……当王老铁用颤抖的双手,将最后一个固定销敲入木柄末端时,现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枚看起来有些粗糙、却凝聚了无数心血的“铁瓜”上。
试爆场选在一处无人的山沟。陈烽、王老铁、影刃等核心人员远远地躲在掩体后,目光紧紧盯着几十米外那块作为靶子的半截枯树桩。一名经过训练的队员,按照指令,拧开木柄末端的护盖,掏出拉火环,深吸一口气,奋力将手榴弹投了出去!
手榴弹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准确地落在树桩附近。
“嗤——”拉火绳被抽出,引信开始燃烧,一股细微的青烟冒出。
一秒,两秒……
时间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然而,五秒、十秒过去了……预想中的巨响并未传来。那枚“铁瓜”静静地躺在那里,如同一个沉默的哑巴。
失败了。
现场一片沉寂,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那名投弹的队员更是满脸沮丧和自责。
王老铁猛地蹲下身,双手抱住了头,花白的头发在寒风中微微颤抖。巨大的希望落空,带来的打击是沉重的。
陈烽眉头紧锁,但他脸上并没有太多意外的神色。军工之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快步走出掩体,示意大家保持距离,自己则小心地接近那枚哑弹。观察了片刻,他又仔细询问了拉火管制作和总装时的细节。
“问题应该出在拉火管的发火可靠性和传火序列上。”陈烽沉声道,系统灌输的知识让他迅速找到了关键点,“赤磷和氯酸钾的混合均匀度、压药的压力,还有拉火绳与摩擦片的配合间隙,任何一点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失效。”
他立刻带着王老铁和那两名队员返回工棚,重新拆解了几个备用的拉火管,对照着脑海中的知识,一点一点地调整工艺。混合时间更长、更轻柔;压药使用特制的、带有标准限位的压杆,确保压力一致;甚至对拉火绳的粗细和摩擦片的粗糙度都做了更严格的规定。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工棚里的灯火亮到天明。
第三天傍晚,经过反复检查和测试(用空弹体模拟拉发,观察发火情况),第二批三枚改进后的“铁瓜”再次被带到了试爆场。
气氛比上一次更加凝重。王老铁的嘴唇抿得发白,眼睛死死盯着前方。
“投弹!”
第一枚手榴弹被奋力掷出。
“嗤——”
短暂的延迟后——
“轰!!”
一声沉闷而有力的巨响在山谷间回荡!黑色的硝烟裹挟着泥土和碎木冲天而起!那半截作为靶子的枯树桩被炸得西分五裂!
成功了!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王老铁猛地跳了起来,像个孩子一样挥舞着双臂,眼泪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肆意流淌。周围的队员们也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相互拥抱、捶打着对方的肩膀,所有的压抑和疲惫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
陈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走过去,捡起一块还带着余温的弹片,仔细端详着。这枚“龙魂一式”手榴弹的威力,确实不如日军的九七式手榴弹,爆炸破片数量和杀伤半径都稍逊一筹。但是,它是龙魂自己造的!这意味着,龙魂的战士们,以后不用再抠抠搜搜地计算着手榴弹的使用,可以在关键时刻,用自己造的“铁瓜”,狠狠地去砸鬼子的脑袋!
“王师傅!”陈烽转身,声音洪亮而坚定,“我正式宣布,龙魂军工组成立!由你担任组长!从明天起,开始小批量生产‘龙魂一式’手榴弹!我们要让每一个龙魂的战士,腰里都能别上咱们自己产的‘铁瓜’!”
“是!长官!”王老铁挺首了腰板,用尽全身力气吼道,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自豪与干劲。
夜幕降临,后山工棚里的炉火却燃烧得更加旺盛,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拉风箱的呼呼声,奏响了一曲属于龙魂的、自力更生的创业序曲。这迈出从零到一的坚实一步,其意义,远比炸响一枚手榴弹本身,更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