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只求速死 的前一句 > 第六百零六章 不得怠慢(第2页)

第六百零六章 不得怠慢(第2页)

尤其是释奠先师这等关乎文教礼制的大事,流程规制极为复杂,孤虽为监国,亦不好擅自更动祖宗成例。依孤看,此事还是需奏请父皇旨意为妥。”

赵贞吉赞同道。

“殿下所虑周详。释奠大典,规格礼仪皆有定式,确应请旨,以示对先师之崇敬,亦显殿下谨守礼法。”

徐阶沉吟片刻,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

“殿下,老臣以为,或可定下规矩。

这大朝会,仍按制举行,然可定为十日一次,用以宣示重大决策、接见外使、举行大典。

而平日政务,则可效仿陛下旧例,于便殿举行小范围召对,由殿下与阁臣、相关部院大臣议事,如此便可灵活高效许多。只是……”

他话锋一转。

“每次召对之后,所议定之大事,殿下仍需前往玉熙宫,向陛下禀报,请陛下最终圣裁。

如此,既不失殿下监国理政之实,亦全了陛下最终决断之权,两不相碍。”

李春芳立刻表示。

“元辅此议甚好!如此既能务实办理政务,又不失尊卑纲常,可谓两全其美。”

裕王也觉得此法可行,便道。

“既如此,那孤便先去一趟玉熙宫,将今日朝会所议,尤其是释奠先师及派人协助变法等事,向父皇禀报请旨。”

说罢,裕王便起身摆驾前往玉熙宫。

此次觐见的结果却让他心情更加沉重。

在玉熙宫精舍之外,裕王恭敬地禀报了朝会情况并提出请旨。隔着重帘,嘉靖皇帝的声音听起来有些飘忽。

“朕既让你监国,一应事务,你自行决断便是。除非是关乎宗庙社稷、兵戎兴废之特大要事,否则不必事事来禀。朕要静修,若无他事,你跪安吧。”

裕王愣在原地,心中一片茫然。自行决断?可这“自行决断”的边界在哪里?哪些才是需要禀报的“特大要事”?

父皇看似放权,实则将一副千斤重担和一盘迷雾般的棋局完全抛给了他。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孤独,虽然坐在了监国的位置上,却发现自己每一步仍必须去揣测帘幕之后那双眼睛的态度,否则一旦有所行差踏错,触怒天颜,后果不堪设想。

这监国之位,看似尊荣,实则如履薄冰,压力巨大,而他根本无法确定父皇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裕王带着满腹心事和巨大的压力离开了。精舍之内,嘉靖皇帝微微咳嗽了几声,对身旁的吕芳说道。

“他都走了?”

吕芳恭敬回道。

“回主子爷,殿下已经跪安了。”

嘉靖皇帝靠在软榻上,缓缓道。

“他需要历练。大明的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坐在玉熙宫里听臣子们争来吵去,和坐在谨身殿或者皇极殿上独自面对黑压压的群臣,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只有让他亲自去感受那份压力,去体会群臣的心思各异、阳奉阴违,他才能真正明白,为何朕当年要推行变法,又为何这变法如此之难。”

吕芳低声道。

“主子爷深谋远虑,殿下经此历练,必能更快成熟。”

“变法……”嘉靖喃喃道,眼神有些缥缈。

“不变是不行的。但这变法,能否变得下去,能变到什么程度,终究要看时机,看人。

朕给他这个机会,看看他能做到哪一步,也看看这满朝文武,究竟谁才是真正能为这大明江山着想的人。”

他顿了顿,语气忽然转冷。

“朕让你去查的那几个人,几件事,继续查,但要藏在暗处,不要惊动任何人。朕现在躲在后面,反而能看得更清楚。让他们都在明处折腾吧,朕倒要看看,这出变法的大戏,最后该怎么收场。”

吕芳心中一凛,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思。陛下并非完全撒手不管,而是转而采用了一种更隐蔽、也更考验人的方式来掌控全局。

他躬身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