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华也附和,认为徐阶这老滑头多半不会应承,毕竟同意出兵就等于卷入藩国内政,影响大局,即便徐阶同意,也要找御史参劾。
众人纷纷表示不能让内阁同意,认为这是杨帆串通朝鲜,逼内阁为出兵背书,还质疑朝鲜“士民困极辱极”的说法。
觉得他们分明有海商之利,并非民不聊生,一时间乱作一团。
严世藩还让罗龙文叫吴鹏找人给裕王提点一下,若真出兵,他们颜面尽失。
罗龙文笑而不答,偷偷看了看严嵩。
严嵩看在眼里,暗自嗤笑,心想若自己年轻十岁,定会换掉这些手下,但如今风烛残年,折腾不动了,只能随他们去。
不过,他还是咳嗽几声,待众人安静后说道。
“不必着急,此事轮不到我们急,毕竟我们不是内阁当家人。”
他沉吟片刻又提醒。
“一切要看皇上的意思,皇上沉寂许久,也该有动静了。”
他斥责手下们不好好干正事,整天聚在一起聒噪。
他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若皇上真是引蛇出洞,这次定会抓住机会雷霆一击,让裕王吃些苦头,从而与自己切割,那危险就真的临近了。
想到这里,他有些慌乱,凭着多年本能问道。
“裕王府的太监冯保,多久没见了?”
严世藩起初奇怪父亲为何此时问这个,转念一想,脱口道。
“若皇上亲自点头同意国书,裕王岂不是会恨我们?”
严嵩叹了口气,觉得这个儿子脑子虽好,却被酒色荒废了。
他越想越不对劲,又道。
“之前让你们查杨帆的身世,你们不当回事,如今也不用查了。你们去跟冯保说,就说已查清楚杨帆是藩王世子,自幼出家,具体是谁的儿子,还在查。“
众人经父子俩提醒,很快醒悟,若皇上同意出兵朝鲜“戡乱”,便是明着敲打裕王,裕王惶恐之下定会怨恨他们。
而严阁老说杨帆是藩王世子,就是告诉裕王,皇上真有可能换人,裕王的唯一选择只有依靠他们。
在场的人都亲眼所见,杨帆强横霸道,扶持织田信长,驱逐索扎,修改琉球内政,扶持亲明大臣。
如今大友宗麟、毛龙喧已死,轮到尹元衡,接下来很可能就是严家。
众人还在思索时,门子匆匆跑进来,说郭朴让门生报知,皇上赏赐朝鲜国永乐雅乐一套。
又赐使臣进宫面圣,裕王也亲自去会同馆慰藉使臣,说是要商议修改《会典》中关于朝鲜李氏起源的内容。
众人闻言皆惊,严嵩虽早有预感,仍觉如遭迎头一击。
深知皇上手段厉害,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裕王定会因此极度惊恐,怨恨自己。
他长长叹了口气,让严世藩亲自去见冯保。
众人见严嵩如此镇定,顿感安心,觉得老严嵩总能料敌在先,即便有挫折也无大碍。
严世藩怔了一下,脸色骤变,猛地扭头出门,亲自去办事了。
这日,玉熙宫内,吕芳一边擦拭着罄子、玉缶等法器,一边笑了出来。
他这才彻底明白,还是皇上技高一筹,用两份看似不相干的诏书,就将被动局面转为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