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听了,眉头微皱。
他知道莫敬典和郑检都是篡位权臣,黎朝王室来求助还尚可商议,与这些人没什么好谈的。
他反问道。
“阮敬先生,你是从何处得知,大明有厉害的火器?”
翻译将杨帆的话转告给阮敬。
阮敬用安南语回答,翻译转述道。
“小人是从逃亡到安南的倭寇处听闻的。后来,又到日本国,得知织田信长的火器,购自大明。”
杨帆听了,冷笑一声,说道。
“大明火器,是朝廷公器,在下身为内阁大学士、钦差,不会私下买卖。你不要轻信传闻。”
翻译将杨帆的话转告给阮敬。
阮敬听后,脸上先是露出狠戾之气,随即又转为谄媚,恳求杨帆开恩。
“杨大人,小人恳求您开恩!我家亲王说了,改日会派世子,前来杭州,亲自向您赔罪!”
翻译急切地转述道。
杨帆觉得不宜太过得罪,便淡淡地说道。
“我代向谦王问好。好了,你可以出去了。”
阮敬见状,知道再说什么也无用,他朝着杨帆摇了摇头,大步离开了营房。
杨帆打起精神,准备接见下一位使者。
据王汝贤介绍,这位使者,是大城王朝(阿瑜陀耶王朝)的流亡王子纳黎萱。
杨帆凭借有限的知识,知晓他日后有大帝之姿,曾击败莽应龙。
纳黎萱带着一位华人随从,进入营房。
他年纪不到二十岁,虽有英武之气,眉目间却透着沧桑,想必历经磨难。
身旁的老仆虽衣衫褴褛,神色却十分坚毅,一看便知是忠仆。
杨帆想起,就在去年或前年,莽应龙攻入暹罗首都,俘虏了全部王族。
纳黎萱曾在缅甸做人质,如今应是逃亡而来,料想他受了不少苦楚。
考虑到纳黎萱对制约莽应龙十分重要,杨帆起身向他拱手致意。
“这位便是纳黎萱王子吧?久闻大名。”
杨帆说道。
纳黎萱也恭敬地拱手回礼。
“杨大人过誉了,在下不过一亡国之人,何谈大名?”
他表明复国的来意,提及自己曾为人质,数月前逃脱。
“在下得知,杨大人以义诛暴,驱逐佛朗机人,为列国主持公道,便前来求助。”
纳黎萱说道。
杨帆询问他是否见过莽应龙,纳黎萱回应。
“在下在莽应龙王府为奴三年零三个月,见过十三次,交谈过七次,共二十一句。”
言语间,透露出对莽应龙的刻骨仇恨。
当杨帆问及对莽应龙的看法时,纳黎萱平静地称其为枭雄,坦言。
“举国上下,无人能及他。“
这一回答让杨帆颇为满意,觉得他能认清现实,推测他或许是因忍辱示弱才得以从莽应龙手中逃脱。
杨帆清楚,莽应龙是佛朗机东来的最大受益者,作为王族,他借助佛朗机火器推翻了蒙古扶持的阿瓦王朝,还侵略周边,灭掉暹罗、澜沧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