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呢?”
郑桧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
“岛上还能坚持多久?”
陈东叹了口气。
“粮食日益短缺。大村阁下说,虽然所有人都同仇敌忾,但最多只能再坚持三五个月。”
“三五个月?”
莽应里冷笑一声。
“倭国人说能坚持三五个月,实际上恐怕连一个月都撑不下去。到时候他们肯定会开始抢夺其他商人的粮食。”
有马晴信怒目而视。
“你什么意思?”
“够了!”
索扎厉声喝止。
“我们不是来互相指责的。”
他转向陈东。
“张经的口信呢?这才是今天的重点。”
众人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到陈东身上。陈东环视一周,缓缓开口。
“小阁老说,所谓倭寇本是为了通商,因朝廷奸臣如朱纨、王忬等想建功立业,杀良冒功,捕杀各国商人冒称倭寇。”
金孝元微微点头,似乎早已料到这番说辞。
“小阁老和严阁老认为商人们总困在历港不是事,各国若提出释放商人、严惩杀良冒功的奸臣,有其道理,对朝廷也是不小的麻烦。”
陈东继续说道,语气平静却字字千钧。
“另外,小阁老说皇上现在是修仙施法术的,别人要找王道圣人之治,还得看姓严的。”
索扎眉头紧锁。
“修仙施法术?这是什么意思?”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金孝元。
这位朝鲜儒生从容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方才开口。
“索扎大人,容我解释。”
金孝元的声音温润,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在我朝鲜和明朝,朝政的根本法则是孔子学说。明朝称之为理学或心学,我们称之为性理学,核心都是尊卑贵贱、君臣父子之道。”
索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与他了解的东方政治哲学相符。
“然而。”
金孝元话锋一转。
“明朝有一股不讲尊卑贵贱的暗流,称为法家。这种思想源自暴秦,主张以严刑峻法治国,不重礼义廉耻。朝鲜的徐敬德、日本的大一大万学说,都是这种异端的变种。”
有马晴信突然插话。
“大一大万?那不是。。。”
“正是那些叛贼的口号。”
金孝元冷冷道。
“万众如一,何等荒谬!人天生就有贵贱之分,岂能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