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朝中有人通风报信,岂会如此?”
朱翊钧沉默片刻,目光转向远处海天相接之处。
“继续说。”
“据末将所知,倭寇现有战船百余艘,精锐浪人三千余众。”
俞大猷指着海图。
“加上佛郎机国暗中支援的两艘炮舰,若任其坐大,东南半壁恐将不保。”
一旁的郑钦忍不住插话。
“俞将军未免危言耸听,区区倭寇,如何能动摇我大明根基?”
俞大猷冷笑一声。
“郑大人久居庙堂,可知倭寇如何控制沿海?他们以海商之利笼络豪强,勾结官府,令朝廷政令不出县城!长此以往,东南诸省与沦陷何异?”
朱翊钧抬手制止了郑钦的反驳。
“俞将军所言不虚。倭寇之患,不在其兵力多寡,而在其蚕食我朝根基。”
他转向俞大猷。
“本官有一策,请将军过目。”
侍从立刻展开一幅精细的沿海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了红点。
朱翊钧手指轻点。
“每个炮点我都已安排妥当,只待倭寇主力进入舟山海域,便可形成交叉火力。”
俞大猷俯身细看,眉头渐渐舒展。
“大人此计甚妙,但。。。”
他直起身。
“倭寇狡猾,不会轻易入彀。”
“将军的意思是?”
“不如先示弱,任其劫掠一二处,待其骄纵,再。。。”
俞大猷做了个合围的手势。
“逼其进入舟山死地。”
朱翊钧眼中闪过赞许。
“好一个欲擒故纵!”
正当此时,一名亲兵匆匆跑来,在俞大猷耳边低语几句。
俞大猷脸色骤变。
“大人,张经已经北上!”
“什么?”
朱翊钧手中折扇啪地合上。
“这么快?”
“倭寇必是得了消息,要抢先动手。”
俞大猷急道。
“我们必须立即返回杭州!”
朱翊钧目光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