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忽然明白过来,不觉莞尔一笑,随即放下布帘。
他心里冒出一句话。
“百姓这回是把我当成自己人了。。。”
他同时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踏实感。百姓没有议论,是因为已经知道他朱翊钧干的事是为百姓的,既然是百姓自己的事,当然就不议论了。而他们之所以自发让出道路,对多数人而言,是一种自发地尊重,而就算对他朱翊钧不满的人,此时也充满了敬畏。
这种安静且井然的气氛,对此行而言,正是大吉大利。
因为严家党羽和满京城里对变法不满的人,会被此场景深深震慑。
百姓的自发行为,会让他们感受到空前巨大的无形压力。
“大人,码头到了。”
侍卫的声音将朱翊钧从思绪中拉回。
下了轿子,一艘官船已经停靠在岸边。
朱翊钧回头望了一眼京城的方向,转身登船。
这一次行船很快,不到十天就到了杭州。
朱翊钧再次踏上杭州地面,颇感恍如隔世。
而这时的驳口已经站满了十多个人,领头的是张居正,身后跟着四五个人,除了申时行,却没有见过,想来就是张四维、归有光等人了。
“太岳兄!”
朱翊钧远远地就高声招呼。
张居正快步迎上前,两人在码头中央相会。
历经劫难,朱翊钧和张居正再次相见,都顿时生出惺惺相惜之感
。回想这一路走来,两人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这波学案和奴变风潮,差点逼得两人都没有活路。
而幸好两人又都有金刚不坏之志,抓住转瞬即逝的一线生机,果断投出重手,这才让变法大盘转危为安。
“朱大学士一路辛苦了。”
张居正拱手行礼,眼中带着复杂的光芒。
朱翊钧哈哈一笑,大步迎上来,道。
“太岳兄,这几位仁兄个个不凡,怎么还不介绍于我呢?”
众人一齐大笑。
张居正心想。
你这少年,行事奇,祸事也奇,一番奇谈把整个大明朝都绕进去了,如今虽说是走出来,可对立之势已成,接下来还有千山万险呢。
此时你我固然同行,以后就难说了。。。
他一边想,一边也笑道。
“朱大学士啊,你身边这两位才是奇才,这也得给大家认识啊。。。”
双方一阵寒暄,吕坤、李贽久闻归有光之名,便以弟子礼相见。
不料,归有光不愧是江南大师,学生遍布天下,竟然听闻过二人之名,怜才之心顿起,对众人道。
“朱大学士啊,不知你如何找到这两位高才?各位有所不知,这位吕叔简,年纪虽轻,却已经有大作行世,师从横渠之学,独树一帜,儒林是一片赞誉啊。。。而这位李卓吾更是了得,几篇论史大作发前人所未发,当真奇才啊。。。”
众人这时才瞩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