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朱翊钧来到白檀书院附近的一家茶楼。
这里聚集了不少读书人,正是探听士林反应的最佳场所。
他选了个不起眼的角落坐下,要了壶龙井,静静聆听周围的谈话。
“徐阁老今日在书院讲学,公开了高拱的亲笔密信,那字迹绝对假不了!”
一个年轻举人激动地说。
“徐阁老这是为民除害啊!”
同伴附和道。
“高拱想取代徐阁老的位置,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朱翊钧抿了口茶,眼中带着玩味。
徐阶这一手确实漂亮,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开密信,既撇清了自己与高拱的关系,又赢得了清誉。
但只有朱翊钧知道,那些所谓的密信,其实是他派人从高拱书房中偷抄出来的。
“徐华亭啊徐华亭。”
朱翊钧心中暗道。
“你倒是会捡现成的便宜。”
不过朱翊钧并不打算拆穿徐阶。
在这场风波中,徐阶成了明面上的主导者,而他朱翊钧则隐于幕后,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让徐阶吸引严党的火力,自己才能更安全地推进变法。
想到变法,朱翊钧的心情又沉重起来。
这场风波虽然暂时化解了危机,但变法的阻力依然巨大。
嘉靖皇帝的态度暧昧不明,裕王又软弱无能,严嵩父子更是虎视眈眈。。。
“公子,您的茶凉了,要换一壶吗?”
店小二的声音打断了朱翊钧的思绪。
“不必了。”
朱翊钧放下几枚铜钱,起身离开。
他决定去翰林院附近转转,看看官员们对此事的反应。
刚走到翰林院外的石桥上,朱翊钧就看见一群官员围在一起激烈争论。
他放慢脚步,隐约听到“上书”“弹劾”“罢官”等字眼。看来朝中官员已经准备对高拱群起而攻之了。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吕坤正匆匆向这边走来。
朱翊钧刚要打招呼,却发现吕坤身后还跟着何心隐与颜山农。
三人神色凝重,似乎在讨论什么重要事情。
朱翊钧心念一动,闪身躲到一株古槐后。
他倒要听听,这三位心学同道私下里会如何评价这场风波。
“。。。徐阶此举实在出人意料。
“吕坤低声道。
“我原以为他会保持中立。”
何心隐冷笑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