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堂堂太子,去迎接一个医者,可谓给足了吕复面子,除了因为吕复是给马皇后治病之外,还有一个人同行,那便是曾经的高丽王——王禑。
王禑如今是吕复的关门弟子,心思都扎在医术上,进步神速。
朱皇帝的脸上终于出现了些许温暖,道:“礼数要尽到,到了应天后,尽快安排吕复给你母后诊病,还有给你汤和叔父也得看看。”
汤和前几年来到应天后,便没有回老家,时不时入宫来与朱皇帝叙旧。
朱标、马皇后、朱雄英都好好地活着,朱皇帝并未如同原本历史的轨迹那样,大规模杀戮功臣宿将,故汤和也就没一直躲在老家,赋闲在应天十分地逍遥快活,就是年纪大了,身子骨越发不行。
汤和倒是看得开,他这辈子足够精彩,若是能终老在应天,倒也不错。
朱元璋一句话,改变了大明对倭国南朝的支援力度,也直接改变了倭国南北朝的历史。
洪武二十六年这年月,原本南朝已经投降,倭国南北朝统一,分裂结束,但因为大明的支持,南朝还在苟延残喘,剩下一口气却强撑着不投降。
十一月上旬,温度尔汗。
经历了数日的纠缠与激战,鞑靼主力在付出两千余人的代价后,终于摆脱了明军的追赶,到了温度尔汗。
从温度尔汗再往北面走,就是三峰山、忽兰忽失温,也是鞑靼一个春夏重要的草场。
夜,冷寂极了。
鞑靼大汗鬼力赤、太尉阿鲁台,以及太师右丞相马儿哈咱、太傅左丞相也孙台聚集在篝火旁,商议下一步的动作。
太尉阿鲁台拨弄着篝火,说道:“明军已经被我军甩开,蓝玉的主力还未抵达三峰山,我们当下有两个选择。”
他用树枝在地上简单地绘制了地形图,道:“其一,抢占三峰山,依靠三峰山固守,等待大雪降临,我们将不战而屈人之兵,其二,不入三峰山,直接绕过三峰山往北走,与本部的人马会合,彻底躲到斡难河那边去,不与明军接触。”
阿鲁台的第一个办法,鞑靼主力有被围困歼灭的风险,但能最大限度地保护鞑靼手里的资源,斡难河那边的本部妇孺、牛羊、工匠等非战斗人员,不会被战事波及。
第二个办法,则对鞑靼主力战斗精锐有好处,但是有连累本部资源的风险。
太师右丞相马儿哈咱往天上看了一眼,道:“往年这时候也该下雪了,不出十天半个月,必定大雪茫茫,我觉得应该撤往斡难河!”
留在三峰山占据地利优势,加上鞑靼主力食物不少,可万一明军头铁,死死围住三峰山怎么办?
太傅左丞相也孙台也说道:“老天不会也帮着杨帆的,等我们撤离到斡难河,大雪必将降临人间,到时候明军必定撤退!”
也孙台说这话可不是唯心之语,他在这片土地生活了五十多年,自然熟悉这里的自然环境。
三位重臣各抒己见,但最终的决策权还是在鬼力赤的身上,三人齐齐看向了鬼力赤。
鞑靼大汗鬼力赤望着篝火,轻声说道:“瓦剌那边……还是没有任何回信么?”
太尉阿鲁台点了点头,说道:“没有回信,看来佛家奴是不准备出兵了,大汗,不能将希望寄托在瓦剌身上了。”
鬼力赤微微颔首,说道:“明日大军开拔,往斡难河方向撤退,咱们要绕一个圈,从康哈里孩走,再到斡难河!”
康哈里孩在三峰山南,鞑靼主力这是要刻意迷惑明军,将明军往错误的方向引导。
阿鲁台松了一口气,他虽然是主战派,但死守三峰山的风险的确不小,虽然赢了能提振士气,打击明军的有生力量,但输了可就是覆灭的危险。
马儿哈咱的脸上露出笑意,轻松了不少,道:“大丈夫能屈能伸,等着,我鞑靼总有一日要攻破宣府、大同,打进北平去!”
马儿哈咱的话音未落,忽然,他听到了一阵喧哗杂乱的声音,距离他们还不远。
鞑靼大汗鬼力赤立刻站起身,喊道:“何处喧哗?来人!来人!”
很快就有亲卫急匆匆跑来,向鬼力赤等报告了一个坏消息:明军夜袭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