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只求速死 的前一句 > 第两百四十九章 启程顺天府(第2页)

第两百四十九章 启程顺天府(第2页)

“营造新都朝廷自会拨付银两,你又要起什么幺蛾子?售卖眼镜做甚?”朱元璋看了杨帆一眼,微微眯起眸子。

杨帆笑了,解释道:“臣欲尽快营造新都,这营造新都一方面要保证质量,一方面要保证速度,寻常的方法速度会慢。

而若加快速度对国库的消耗必然严重,故营造新都一方面靠国库拨付银两,另一方面还要另辟蹊径,以营造新都为由头,让应天的大人与富户,乃至于天下的富户,主动掏钱。”

朱元璋笑了,被杨帆的话给逗笑了,他忍不住提醒道:“这些年光是全国范围内推行黄册,摊丁入亩,就废了多少的手段,遭遇多少波折?你莫忘了当年你去山东发生了什么。”

“只是摊丁入亩,按照拥有的田地缴纳赋税,就像要了他们的命似的,你想要从他们的口袋里面掏出银子来,不可能。”

洪武皇帝太了解那些大户士绅了,那群家伙哪怕是今日兵临城下让他们捐钱,他们都会藏着掖着,不见棺材不落泪。

杨帆却胸有成竹,说道:“陛下,臣有把握让他们掏钱支援营造新都,不过,届时朝中的御史等定会抨击臣……”

“既然你如此有把握,那就随你的意思去办吧!你放心,咱说过会全力支持你营造新都,不过,咱绝对不允许当年凤阳的事情重现!”朱元璋见此,当即点了点头道。

李善长督造中都凤阳,出了多少污遭事,工匠在凤阳活得无比艰难。

杨帆得了朱元璋的保证,道:“请陛下放心,臣绝不会让任何人欺压百姓,相反,臣还会让参与营造新都的工匠精神百倍,自愿建造都城!”

人,是一切的根本。

杨帆欲在数年内完成国都的建造,就必须激发工匠与劳役的积极性才行。

为此一个庞大的计划,已经在杨帆的脑海里面缓缓地成型了。

洪武二十一年六月末,锦衣卫指挥使、兼顺天府知府杨帆离开京城应天,北上顺天府,奉洪武皇帝之命,营造后世赫赫有名的“北京城”。

与杨帆一起离开的,除了工部尚书赵俊、钦天监监正李靖率领的两衙门官员外。

李景隆、王图、夏元吉等辽东旧臣,还有纪纲、庞英、王谦等锦衣卫,以及第一批浩浩荡荡多达两百余人的应天工匠都在此行队伍中。

除应天之外,来自大明各地的工匠也在紧锣密鼓地选拔之中,两个月内会陆续赶到北平。

朱婉儿因为刚生产不久,不宜远行,便领着儿女留在应天城陪着朱元璋与马皇后。

离开应天的这一日,万里无云,队伍在一片欢送中一路北上。

七月,河间府。

杨帆与李景隆骑着马,走在队伍的最前端,李景隆感慨道:“越往北走越是凉爽,已经七月了,这河间府竟还如此凉快,吾等随着大人往北平去,算是来对了。”

杨帆仰面而笑,望向更北方,道:“出了关塞,再往北就是瀚海,若他我能领军直取和林,那里更是凉爽。”

李景隆闻言,有些诧异道:“大人还想着北边的事情?”

前几日他们在路上收到消息,得知了些元廷覆灭后,草原的消息。

元廷灭亡,草原各部落之间恢复到了原有一盘散沙的状态,各自为战。

不过,其中有两股势力最为突出,一股依旧尊奉死去的元帝为先帝,继承了北元的部分政治遗产,自封为正统,忙着征讨那些不屈服的部落。

另外一股势力则自成一脉,相对独立,其内部结构还是草原的部落联盟形势。

令杨帆颇为在意的点在于,这一脉蒙古部落联盟,打出的旗号乃是北元太尉纳哈出。

其中关键的人物有三个,纳哈出的次子佛家奴、纳哈出曾经的首席智囊阿木尔,以及大将全国公观童,正是杨帆率领辽东军攻陷金山那一晚,侥幸逃脱的三人。

他们带着残余的兵将,一路辗转,竟回到草原上,有了一席之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