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综第一美人只求速死 > 第五百八十二章 七分敌三分友(第2页)

第五百八十二章 七分敌三分友(第2页)

吕坤嘿然一笑,称这些恐怕只是九牛一毛,如今才信杨帆说的他们牢不可破,为了这些东西,谁都可能豁出去。

杨帆思索着,贡品清单中并无阴沉木,他们却能搞到,还动用朝廷财力人力运输,说明整个运输路线上都是他们的人。

这个案子的关键在于震慑,让朝廷百官和天下缙绅无话可说,不一定要抓人,但必须有过硬证据。

光是贪污罪名远远不够,他们甚至能攀扯说是宫里秘密采办,藏在自己家只是临时借用,大不了归还宫里。

要知道,嘉靖的几个道宫所用的上好金丝楠木等也是从云贵采办。

负责人工部侍郎刘伯跃是严世藩的左右手,这说明嘉靖当年用严嵩控制百官是付出了代价的,即对他们的贪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百官可以攀扯,但宫监、勋臣和藩王却赖不掉,宫监是皇家的人,勋臣是朱家的人,查他们,百官不会有异议,甚至无需明令,司礼监按宫内规矩便可抓人。

想到这里,杨帆叹道,光是贪污还不够,但仍要继续查,查出这些东西的去向,毕竟要形成震慑,总得有过硬证据。

吕坤低声问他打算如何应对,杨帆摇头说暂时没想好,想去云贵看看,估计西南边境会有蛛丝马迹,若能定个私通莽应龙的罪名,胜算便大了。

吕坤觉得这个理由靠谱,朝廷上下都痛恨莽应龙,边民深受其害,若能抓到罪证并牵连严家,昭示天下后便无人敢包庇,还说让杨帆放心去云贵,自己会照看好这边。

杨帆一笑,又交代吕坤留意另一个案子。

宁王的小儿子朱学,三十来岁,与景王、饶阳郡王都有牵扯,他怀疑严世藩在背后操纵,让吕坤小心查访蛛丝马迹,吕坤点头应下。

回到北校场,杨帆筹划了一整晚,次日挑选了三百人火枪队,以索扎逃亡缅国为由,乘船北上,准备从运河转入长江,再溯江而上前往大渡河。

临行前,他又去了一趟葫芦山水寨,交代俞大猷关注粮食,等织田信长的粮食运到后便送往京城。

一切安排妥当,杨帆带上李贽、徐渭,与纳黎萱、林阿发一同登上运船,一路悄无声息地向长江而去。

杨帆走后,词人祠内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张居正端坐在大案后的虎皮太师椅上,门生臣僚们分坐两侧,隐隐形成了一个集团。

申时行一向担忧杨帆的极端倾向,自从杨帆提出“本朝以尧舜大道立国”的论调后,他更是十分不安,曾几次与张居正争论,都因各种情况未能有定论。

如今杨帆远赴云贵,正是摆出来好好谈谈的时机。

因此,等众人坐定后,申时行站起身,拱手说道。

“恩相,如今的大局,我们也该有个说法了。杨帆现在去了云贵,很多事情他在杭州时不好谈,既然他不在,学生认为,咱们该捋一捋了。”

众人纷纷附和。

张居正对杨帆这段时间的作为本就颇有看法,今日召集众人前来,就是为了交心交底,否则队伍确实不好带。

他清了清嗓子说。

“汝默,你就说说吧。你们有什么看法,都敞开了谈。咱们不同于严党,都是一心为国为民,彼此是道义之交,一定要畅所欲言。”

众人对他向来十分敬佩,一来是因为他总是开诚布公,二来是他智慧过人且一心建功立业,自然没什么可挑剔的。

申时行向张居正一拜,娓娓道来。

“恩相,各位,如今的大势,我认为是咱们清流千载难逢的机会。何以见得呢?各位试想,数月前,皇上在皇极殿对严嵩一番诛心定论,说他不是青词客,而是个大俗人,还责备他管不好世俗朝政。”

“这些话十分罕见,皇上与严嵩君臣相知二十年,这般诛心之论,绝非寻常。而严嵩毕竟是大明朝资格最老的首辅,门生遍布、智慧过人,竟然转而投效裕王,虽然形同罢黜,但如此一来,威势仍在。”

“不过,严党毕竟已经遭受重创。如今徐阁老主持内阁,是为明面上的力量,严嵩在幕后支持裕王,是为暗地里的力量。”

“这般局势,暗不胜明,且裕王殿下历来都是清流领袖,此时难道不是清流执掌朝政的时机吗?恩相,我认为,我们要立刻矫枉过正,把杨帆那些激进的变法都改过来,折中尧舜大道与圣人之制,如此一来,天下权柄就掌握在我们手中,正好放手施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