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综第一美人只求速死 > 第五百七十八章 打探消息(第2页)

第五百七十八章 打探消息(第2页)

“如今舟山已平定,剩余倭寇被关押在镇海卫,包括大村纯忠、毛烈、托雷斯、吴平等大头目,刘应节称最多十多天就能整理好案卷。”

“倭寇向来有几个大据点,朝鲜南道的全罗、庆尚等地,高丽海盗和日本浪人占倭寇的三分之一,实力不弱,打算派俞大猷前往;月港、南澳、琼州多为海盗,不及浪人凶狠,俞大猷手下的参将均可胜任;南洋诸国实力不明,需等俞大猷攻破朝鲜南道后再行动;岸上与倭寇勾结的山贼,如天台山、武夷山、两广、琼州等地的,想让戚继光挂帅,让义勇一同历练。”

说完,他看向张居正和张翰,问道。

“二位大人以为如何?”

张居正思考后表示。

“杨大人的用兵方略,妥当。但,师出无名。朝廷无旨意,内阁无政令,贸然攻打他国,难以服众。”

张翰也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建议道。

“名不正,则言不顺。下官以为,还是先奏请内阁,让徐阁老等人给出名目,更为妥当。”

杨帆料到两人可能退缩。

毕竟裕王已表态,虽未明确反对变法,却在包庇严嵩,且藩王、勋臣、内监、锦衣卫等也在向裕王靠拢,形成强大阵营,两人考虑到强弱对比,自然不会像之前那般全力投入。

杨帆觉得这也属人之常情,官场本就朝秦暮楚,但他们没看透裕王与皇上的父子及君臣关系受传统束缚,裕王施展空间小,对抗易成谋反,因此斗争会潜藏水底且更为赤裸暴力。

基于此,杨帆没想通过内阁粉饰,而是打算以权臣模式操作,认为张居正是否参与无关紧要,有人干即可,若有人不服便直接对抗。

想到这些,杨帆直言。

“名义现成。舟山公廨,是内阁承认的。朝廷也向各国宣示过倭寇的战争罪。我们派战船出去,是搜捕案犯。”

说完,他停顿下来,观察着两人的脸色。

张居正淡然表示。

“杨大人身为钦差和阁臣,有圣旨允许便宜行事。以舟山公廨名义追捕案犯,虽牵强却也有理。海上之事,无需兵部勘合。”

“但岸上山贼,归兵部管。戚继光挂帅,最合适。我会向内阁奏陈。”

张居正说道。

张翰明白张居正不想与杨帆过从甚密,暂持观望态度,而自己由杨帆举荐,关系众所周知,沉吟后表示。

“既然查明倭寇染指漕运,下官身为总督,责无旁贷。但凡与漕运相关的事,绝无二话。”

杨帆见状,称有“海运漕粮”的想法,想让张翰听听是否可行。

“如今京师和江北诸省,依赖漕粮,弊端明显,迟早出事。”

杨帆解释道。

“且如今种田人减少,粮食很快会出问题。屯垦卫产出足够粮食,还需两三年。在此期间,我想从朝鲜、日本、南洋、邉罗、安南等国购粮。此前已托商人去日本、朝鲜买粮,估计这几天就会回来。接下来,我想在杭州设米市,部分漕粮从杭州走海路,即‘海运漕粮’。”

两人明白,杨帆此举是想将兵部和漕运都与海关联,让舟山公廨名正言顺用兵,同时向裕王和严家展示仍有支持者。

张居正心想,自己支持变法,裕王也曾支持,只是杨帆提“恢复尧舜大道”让裕王起疑。

如今形势多变,勋臣与杨帆为难,自己不便帮忙,等裕王登基仍可继续变法。

眼下还是等皇上妥协,于是表面称海运漕粮可行,如今倭寇大部已平,可尝试,建议杨帆找提督漕运军务的谭纶商量。

“海运漕粮,此策可行。”

张居正说道。

“如今倭寇大部已平,可尝试。但此策关系重大,杨大人,我以为,你还是找提督漕运军务的谭纶,商量一下,更为妥当。”

杨帆感慨追剿倭寇残部不易,难怪倭寇难平,众人要等内阁政令,实则是怀疑自己实力,俞大猷也会因此为难,便决定暂不行动,当务之急是尽快查出线索,打击严党及勋臣,让他们服帖。

于是,杨帆不再勉强,提出先追剿岸上山贼,尤其是福建、潮汕、两广山区的,拜托张居正处理。

“既然如此,那追剿岸上山贼之事,就拜托张大人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