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郑钦抱拳,转身去安排人手。
朱翊钧目送他离去,目光落在不远处正在指导士兵搭建营帐的刘存义身上。
这位工部郎中虽为文官,却精通营造之术,此刻正亲自示范如何加固营帐以抵御海风。
“刘大人。”
朱翊钧走近招呼。
刘存义抬头,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朱大人有何吩咐?”
朱翊钧示意他一同走向中军帐。
“有些变法之事想请教刘大人。”
帐内,朱翊钧命人奉上热茶。茶香氤氲中,他开门见山。
“听闻刘大人曾主持修建河间府水利,成效显著。不知对屯田制改革有何高见?”
刘存义放下茶盏,沉思片刻。
“屯田之弊,在于军户困苦,良田荒芜。若能将部分军田改为民屯,按收成分成,既可减轻朝廷负担,又能激励耕作。”
朱翊钧眼睛一亮。
“刘大人此言甚合我意。战后东南沿海需重建,我想请刘大人主持屯垦卫事宜。”
刘存义闻言,手微微一颤,茶水溅出几滴。
“朱大人此言当真?”
“军中无戏言。”
朱翊钧正色道。
“刘大人精通营造,又体恤民情,正是最佳人选。”
刘存义深吸一口气,起身长揖。
“存义虽才疏学浅,愿为大明中兴效犬马之劳!”
两人正交谈间,帐外传来急促脚步声。郑钦掀帘而入,面色凝重。
“大人,第一队斥候已回,倭寇并未攻打华亭,而是在城外筑营围困。”
朱翊钧眉头一皱。
“可有其他动向?”
“有倭寇分队向青浦、平湖一带游弋。”
郑钦递上斥候绘制的简易地图。
“看其部署,似有所图。”
朱翊钧接过地图,指尖在华亭、平湖、青浦三地间划动。突然,他猛地拍案。
“好个围城打援!”
刘存义不解。
“大人何意?”
朱翊钧冷笑。
“倭寇这是要引戚将军来救,然后半路伏击。”
他指向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