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主审此案的时候,一点没有客气,该杀就杀,该流放就流放,家产统统抄没,冲入国库。
待海贸走私案结束,罚没的财货竟然比大明北伐打瓦剌的军费还要多,可见这群家伙有多贪婪。
“且经过长安侯整顿,三大市舶司的收益比之前高了有三成左右,这一来一回国库自然充盈。”
楼覃就是一个直性子,有钱就是有钱,没钱就是没钱,所以他的话没人不信。
楼覃堵住了严震直与吴伯宗的嘴,群臣也没办法以国库空虚劳民伤财来阻止征伐倭寇。
谁能想到,杨帆去年去处置海贸走私案,直接将大明征倭寇的军费给弄出来了,堪称一箭双雕。
朱标见吴伯宗与严震直等人偃旗息鼓,嘴角上扬,道:“征倭国,我大明势在必行,由谁来统兵,诸位爱卿可有人选推荐?”说着,朱标的目光往武将那边望去。
蓝玉、杨帆、李景隆,以及武定侯郭英等将官全都在,蓝玉有心征倭寇,不过他也清楚,他都是梁国公了,若再打下倭国,朝廷该怎么封赏他?
未来朱标继位之后,蓝玉的地位看似高高在上,可也十分的尴尬危险,故蓝玉难得“高风亮节”了一次,说道:“殿下,臣推荐长安侯杨帆与曹国公李景隆同往!”
大明征倭国,除了大明水师之外,陆上的军队主力就是辽东军,而辽东军的班底是杨帆一手建造起来的,选杨帆最合适不过。
李景隆多年来做杨帆的副手,又有北征瓦剌独领一军的战绩,这俩人去当是十拿九稳。
文渊阁大学士齐泰闻言,却站出来说道:“曹国公与长安侯虽战功卓著,然进攻倭国需有水战之法,恐有闪失,殿下,臣举荐靖海将军郭英,可担此重任!”
齐泰话说得漂亮周全,武定侯郭英还真就有经略水军的经历,经验丰富。
朱标眉头微蹙,他心中选定的大将就是杨帆与李景隆,不过齐泰提出来了,朱标又不能置之不理,他沉吟片刻,说道:“齐大人说得不无道理,长安侯、武定侯的意思呢?”
杨帆想了想,说道:“殿下,水战之法臣的确不擅长,臣觉得可以请郭老将军与我等一同出征。”
杨帆的心思都在攻占倭国上,至于功劳不功劳的,他并不在意,他的满脑子都是灭了倭国,以绝后患。
武定侯郭英闻言,缓缓地走出来,言辞恳切的说道:“殿下,老臣参与水战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况且我大明人才济济,老臣年事已高,远征倭国老臣有心无力,老臣相信,长安侯与曹国公定能收倭国,扬我国威!”
郭英的身子骨如何?自然是不错的,但远征对于郭英来说确实很困难,且郭英之子郭镇,在两年的北征里面崭露头角,与杨帆、李景隆的关系极好。
老将军打了一辈子仗,人情练达,更明白杨帆是当今武勋集团里面年轻一代的翘楚、领头羊。
郭英资历老、地位高,去了倭国,他郭英是听杨帆的,还是让杨帆听他的?
就算郭英愿意听从杨帆的,也会让杨帆有掣肘、顾虑,所以还不如直接推辞算了。
今年郭镇会继续随着大军征倭寇,若是再表现不错,将来郭镇承袭武定侯的爵位,那就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说不准,郭镇还能超过他父亲郭英的成就,为了儿子,郭英也不能去给杨帆添堵。
朱标心中钟意杨帆,武定侯郭英主动退出,再加上蓝玉的推荐,尽管朝中有些文官提出反对,这征倭寇选将的事情,终于尘埃落定。
长安侯杨帆,被钦定选为征伐倭寇的主将,曹国公李景隆为副将,郭镇、耿瓛、徐辉祖等青年将官随行征战。
才停息了不到半年的大明,又开始运转起来,战争机器的运转,使得物资与人员不断往辽东汇聚。
养精蓄锐两年的辽东军,再度迎来了出征的机会,也迎来了辽东军历史上最为艰难,也是最为传奇的一战——洪武二十八年平倭之战!
洪武二十八年,元宵节。
应天城到处张灯结彩,朱元璋于宫中举行家宴,同时,还在家宴上宣布了一件事。
继去年去北平府待了一年后,今年,朱元璋与马皇后要去南边转一转,游历大明的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