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综第一美人只求速死 > 第三百八十四章 火烧到了京城(第1页)

第三百八十四章 火烧到了京城(第1页)

按照大明的规矩,没有朝廷调令,福建都指挥使司的兵将不可擅自调动。

当然,凡事也有例外,清剿山匪、民乱这样的小规模用兵,可自行定夺。

杨帆一动不动,如同一座凝固的丰碑,他反问纪纲道:“修书送到应天,谁来准许本官调兵?”

杨帆的话将纪纲问住了,纪纲下意识地说道:“自然是陛下,哦,陛下去了北平府,那自然是太子殿下来批准。”

杨帆笑了笑,说道:“殿下乃敦厚仁善之储君,你让殿下批准此事,将来那血债可是要算到殿下头上的,你想让殿下背负残暴骂名?”

纪纲的脸色微微一变,脸色连续变幻,道:“属下绝没有那个意思,可……可殿下若不拿主意,这民乱怎么办?”

杨帆平静地说道:“殿下那边的压力已经不小了,民乱的消息传回去,朝中的官员定会联合发难,我等需为殿下分忧,而不是给他添乱。”

王图与纪纲对视一眼,王图说道:“大人是决定将这件事给担下来?万一将来朝廷追责怎么办?您的名声怎么办?”

杨帆下令镇压民乱,那将来他的名声必定会被扣上一个“残暴嗜杀”的大帽子,永远摘不下来。

杨帆微微一笑,道:“朝廷不会将我怎么样,这功过相抵,我不会有事,至于名声?吾只管生前事,名声就留给身后后人去评价就好,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洪武二十七年五月上旬,大明锦衣卫指挥使杨帆,在奉朱标之命彻查福建海贸与三市舶司大案时,命福建都指挥使冯潮,率兵镇压民乱。

在后世《明史》之中对这五月的形容是“三省百姓死伤惨重,路边随处可见枯骨、血流成河,百姓悲痛,三省缟素,民怨沸腾”。

然而在《明太祖实录》中,却有“官军所过之处,百姓踊跃送水粮者众”这样的描述。

不提后世的史书为何会出现矛盾的记载,就提民乱闹腾起来后,三省百姓的生活遭受了多大影响,就能看出为何百姓厌恶民乱。

洪武二十七年的三省,因为“摊丁入亩”、“匠籍改良”、“军户改良”等德政的实施,负担已经减少了不少。

百姓也因为海贸的发展,得到了些实惠,日子过得去,在这时候闹起民乱,除了一些心怀叵测者,就是平日里游手好闲的泼皮无赖,以及为了钱帛不要命的人会参与。

这群人混在一起掀起民乱,首选目标就是祸害百姓,所过之处犹如蝗虫一般。

地主豪强他们不敢动,专门欺负苦出身的百姓,百姓恨他们入骨,巴不得官军出手。

冯潮领兵出动四处镇压民乱,很快杨帆又命广东、浙江两地的都指挥使司指挥使行动。

以当前杨帆的权力,能调动三省之兵,其实已经类似于后来大明的一个外派官职——总督。

不同的是,杨帆是先办事,后“补票”,因为朱标给他的圣旨里面说得非常宽泛,“便宜行事之权”指得太多了。

整个洪武二十七年的五月,三省风雨飘摇,而三省市舶司更迎来了大震动。

经过后期的统计,三省市舶司的官员、吏员,有六成都参与到了海贸走私之中。

刘启、项隆、张正也没想到各自衙门里面会有这么多的人,参与其中,而通过市舶司的调查,还无意中发现了一条“大鱼”的线索,直指应天的某位高官。

起于应天的火落在了福建,又从福建烧回了应天,谁都不能独善其身!

应天,五月末。

皇宫,奉天殿,早朝。

都察院监察御史赵廷缓缓走出来,高声道:“殿下,臣赵廷有本启奏!”

今日的朝议已经结束,本来朱标已经准备退朝,没想到赵廷站了出来,朱标眉头微皱,这赵廷乃是当初检举辽东军中有贪腐的巡按御史,他挥了挥手道:“讲。”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