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综第一美人只求速死 > 第三百六十六章 三国公出马北伐事定(第1页)

第三百六十六章 三国公出马北伐事定(第1页)

杨溥还未到三十岁,说起朝廷在东南弊政的时候义愤填膺,更有惊人之语,竟想要动用大明官军弹压来自商人、士绅等集团的反抗,可谓大胆。

杨帆觉得有趣,历史上对杨溥的评价是“朴实正直,廉洁好静,恭敬谨慎”,他认为杨溥应是个保守的人,凡事精细谋划,可如今的杨溥根本不是那样。

杨帆并未反驳杨溥,而是顺着杨溥的话往下说,问道:“那杨贤弟认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都有什么?”

杨溥微微一笑,说道:“杨兄可算是问对人了,我从家乡游学而来,发现这越往南重商的氛围便越浓厚,然我大明朝自有其规定,例如商贾不能穿锦缎衣衫,就是为了限制商人的地位与权力。

但在远离皇权监管的地方,商人的地位却一直在悄然上涨,并与当地的官员沆瀣一气,官商勾结屡见不鲜,很多正直的官员吃穿用度的确不够,所以第一条,应调整官员的俸禄!”

纪纲闻言差点笑出声,忍不住调侃杨溥,道:“杨举子,你这不是变着法为你兄长讨实惠么?”

杨溥却摇了摇头,一本正经地说道:“纪兄此言差矣,我大明的官员俸禄是按照开国不久制定的,这一晃过去了二十多年,大明不断发展,人力的价格,还有物价都有变化,但官员的俸禄并未有变化。

我兄长陆行的品行两位已经了解过了,如他这般好官不应如此窘迫,所以提升官员俸禄合情合理。”

杨溥认为,很多官员需要过得体面,所以才与商人沆瀣一气,只要让俸禄到一个合理的范围,那很多人就不会与商人勾结。

杨帆笑了笑,说道:“杨贤弟的想法很有趣,这第一条我记下了,还有么?”

杨溥闻言忙不迭地说道:“有!当然有,沿海一代市舶司缺少监督,且对于走私商船的打击是不够的……”

杨溥与杨帆的第一次相见,就给杨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溥的许多主张,在杨帆看来都是极为激进的。

杨帆估摸着,这位历史上三杨之一的“南杨”杨溥年长后收敛了性情,将他年少时候的疯狂想法藏进了肚子里,变得老成。

杨帆与杨溥相谈甚欢,约定改日再相聚,不止是他们两个相聚,还要将陆行也拉上。

酒楼外,送别了杨溥,杨帆与纪纲沿着小路返回居所,纪纲轻声说道:“大人,这杨溥胆子真不小,知晓了您是监察御史还敢放狂言。”

杨帆仰面而笑,说道:“派人盯着杨溥,也要盯着陆行,确定陆行与商贾没有勾结的话,这人,可用。”

杨溥与陆行还不知道,他们已经悄然迎来了人生的转折,改变他们命运的人,来了。

……

应天,三月初,大朝会。

今日的大朝会氛围一如往常激烈,李景隆等武勋将领,与文官的争论不休。

今日,李景隆再度向朱标进言,应立刻准备北伐事宜,为征伐瓦剌做准备,杨伯成、吴沉、詹同等官员,则扯出“徭役沉重”、“百姓疾苦”、“休养生息”等借口掣肘。

朱标听得一个头两个大,因为这事情已经争论了一个多月,总是没有结果。

李景隆的脸色涨红,高声道:“时不我待,若再不准备北征,我大明就要错过最好的出兵时机,谁能担待得起?杨大人,你能么?”

杨伯成看着盛怒的李景隆,慢条斯理地说道:“曹国公息怒,吾为了大明百姓,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说句实话,怎么曹国公就急了?”

杨伯成慢悠悠地转过身,对朱标道:“殿下,臣一心为国为民,若是不出兵瓦剌当真有什么后果,臣愿意担着!”

李景隆、郭镇、耿瓛等青年将官气得七窍生烟,杨伯成这话说的就是无赖。

鞑靼被大明打得几乎覆灭,瓦剌去年损失不小,瓦剌还敢跟大明对着干么?

未来五年之内,瓦剌都会龟缩着,到那个时候,朱标还真能翻旧账,治罪你杨伯成?

李景隆兴许是气糊涂了,对朱标说道:“殿下,杨伯成阻碍北伐,居心叵测,请殿下治罪杨伯成!”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