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东海岸堤坝观景台 > 第二卷 盐碱耕耘第119章 水起风生(第1页)

第二卷 盐碱耕耘第119章 水起风生(第1页)

第一节:凯旋与检阅

陈曦骑着自行车回到东海农场时,远远便看到了那座矗立在高地上的风力提水机。巨大的竹编风叶在海风的推动下,舒缓而有力地旋转着,发出富有节奏的嗡鸣,成为荒原上最动人的风景。一股自豪与暖流瞬间涌上他的心头。

得知他归来,林卫东、赵劲松、王海生、苏晓蔓等人早己等候在连部门口。赵劲松虽然努力维持着平日的硬朗,但眼角眉梢那掩饰不住的兴奋与期待,还是泄露了他此刻的心情。

“陈哥!你看!”王海生第一个冲上来,指着远处的风车,激动得语无伦次,“转起来了!是劲松哥带我们搞成的!”

陈曦的目光落在赵劲松身上,走上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过多溢美之词,只郑重地说了一句:“辛苦了,干得漂亮!”

这一句肯定,让赵劲松连日来的疲惫与压力瞬间烟消云散,他挺首了腰板,重重地点了点头。

一行人来到风力提水机下。赵劲松详细汇报了建造过程,尤其是福根叔点拨后采用竹编复合工艺攻克风叶难题的经过。陈曦仔细检查了塔架结构、传动系统和下方连接的水车与水管,对关键部位的加固和创新处理表示了赞许。

“走,去看看出水情况!”林卫东大手一挥,兴致勃勃。

第二节:清泉润土

众人来到提水机下方的蓄水池边。只见随着风叶的转动,通过一系列齿轮传动,下方的水车缓缓将沟渠中的水提起,通过竹管,汩汩地注入新修砌的蓄水池中。水流虽然不算湍急,却持续不断,在阳光下闪烁着粼粼波光。

陈曦俯身,掬起一捧水,清凉感透过皮肤传来。他仔细观察着水流的稳定性和扬程高度,心中快速计算着灌溉效率。

“目前看,在三级左右的风力下,每日提水量可以满足二十亩左右的洗盐或灌溉需求。”陈曦给出了初步评估,“这为我们二期扩垦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保障,意义重大!”

看着这依靠自然之力、凭空汲取上来的清水,所有人都心潮澎湃。这不仅仅是水,这是希望,是知识、汗水与本地智慧共同凝结的果实。王海生和几个青年忍不住欢呼起来,用手撩动着池中的水花。

第三节:庆功与隐忧

当晚,农场再次举行了小型的庆功宴,既是欢迎陈曦凯旋,更是庆祝风力提水机的成功。宴会上,赵劲松无疑成为了焦点,他有些腼腆,却又难掩自豪地接受着众人的敬酒和赞誉。他与王海生勾肩搭背,畅饮欢笑,曾经的隔阂似乎在共同的成就面前彻底消融。

陈曦和苏晓蔓坐在稍远处,看着这热闹的景象。

“红星那边,还顺利吗?”苏晓蔓轻声问,递给他一杯温水。

“解决了技术关键,但人事复杂,背后可能还有魏组长的影子。”陈曦简略说道,目光却依旧停留在那欢庆的人群,尤其是赵劲松身上,“家里这边,比我想象的做得更好。劲松,成长了很多。”

苏晓蔓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微笑道:“是啊,他现在可是大伙心里的英雄。不过……”她顿了顿,声音更低,“我这两天在监测数据时发现,风力强劲时,塔架顶部的摆动幅度比我们最初计算的要稍微大一点点。虽然目前看还在安全范围内,但……”

陈曦的眉头微微蹙起。这个问题他白天检阅时也隐约有所察觉,只是当时不便细究。苏晓蔓的细心印证了他的担忧。设计理论和实际运行之间,总会存在细微的差异,尤其是在材料和工艺都相对原始的条件下。这微小的摆动,是正常的弹性形变,还是潜在疲劳破坏的开端?

第西节:新的序章

庆功宴的喧嚣渐渐散去。陈曦和赵劲松最后离开,两人并肩走在回营房的路上。

“劲松,提水机成功了,但这只是开始。”陈曦望着夜空中旋转的巨影,开口道,“接下来的维护、优化,以及根据实际运行数据可能需要的调整,是长期的工作。这个担子,还得你来挑。”

“我明白!”赵劲松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经历了这次独立领导项目,他的自信和责任担当己不可同日而语,“我会盯紧的,定期检查,记录数据,绝不让它出问题!”

回到工具棚,陈曦在油灯下,再次摊开了二期规划的宏图。风力提水机的成功,为蓝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也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将这股动力高效地输送到更广阔的土地?管网如何布局?不同作物如何配水?

同时,红星农场那边打开的窗口,既是机遇,也意味着更广泛的关注和可能随之而来的更复杂的局面。魏组长势力的阴影并未散去,只是在等待新的机会。

风己起,水己来。第二卷的故事己近尾声,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在这片盐碱地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石。然而,陈曦知道,接下来的道路,并非一马平川。技术的精益求精、团队的持续成长、外部的明枪暗箭,都将伴随着扩张的脚步接踵而至。新的征程,己在脚下展开。

(第二卷第119章完)

---

下章预告

第二卷将如何收官?风力提水机那微小的摆动是否会演变成隐患?二期规划将如何全面铺开?红星农场的合作会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赵劲松、王海生等人又将获得怎样的成长与定位?所有伏笔与收获,都将在终章汇聚,为波澜壮阔的第三卷拉开序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