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东海岸堤坝观景台 > (第8页)

(第8页)

不一会儿,一道手电光柱小心翼翼地从洞口探入,一个身影鬼鬼祟祟地摸了进来,径首走向那处有凹槽的岩壁。借着对方手电的余光,陈曦清晰地看到,来人正是李立军!而他身上穿的,正是一件肩部有明显撕裂痕迹的深蓝色呢子外套!

李立军似乎在岩壁前焦急地寻找着什么,嘴里还喃喃自语:“不对……应该就在这里……怎么会没有……”

眼看李立军即将无功而返,陈曦猛地打开手电,光柱首射在他脸上!

“李副主任,这么晚了,你来这里找什么?”陈曦的声音在洞穴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质问。

李立军被吓得魂飞魄散,手电差点脱手。他脸色惨白,结结巴巴地说:“陈……陈曦?你……你怎么在这里?我……我是来看看有没有文物受损……”

“是吗?”陈曦走上前,目光锐利如刀,指向他外套肩部的裂口,“那请你解释一下,你衣服上的破损,还有你偷偷摸摸来这里,到底想找什么?是不是在找——那片本该嵌在这里的青铜牌?!”

悬念:

李立军被问得哑口无言,冷汗涔涔而下。就在他眼神闪烁,准备狗急跳墙之际,洞穴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和呼喊声,好几道强烈的手电光射了进来!

只见梁主任面色铁青地带着几名工作组干部和民兵出现在洞口,而跟在梁主任身边的,竟然是那位省报的郑记者!郑记者手中拿着相机,脸上充满了震惊和职业性的敏锐。

梁主任看着洞内对峙的两人,尤其是惊慌失措的李立军,怒喝道:“李立军!果然是你!有人反映你形迹可疑,深夜潜入禁地!你到底在搞什么鬼?青铜牌的失踪,是不是和你有关?!”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李立军身上,真相似乎即将大白。

然而,李立军在极度的恐慌之后,眼中却闪过一丝绝望般的疯狂。他猛地指向陈曦,嘶声喊道:“梁主任!郑记者!你们别被他骗了!是他!是陈曦勾结那个王海生,装神弄鬼,早就发现了这个洞穴和青铜牌的奥秘!他们想独占这古老的秘密!我……我是在跟踪他们,想阻止他们破坏文物!”

倒打一耙!在记者这个“外人”面前,李立军选择了最恶毒的污蔑,将水彻底搅浑!

洞穴内的形势,瞬间逆转,陈曦陷入了极其不利的境地。

第三十章:根基

第一节:绝地反击

李立军绝望的反咬,让洞穴内的空气瞬间凝固。梁主任和郑记者的目光在陈曦和李立军之间游移,充满了惊疑不定。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曦却异常平静。他没有急于辩解,而是向前一步,目光坦荡地迎向梁主任和郑记者。

“梁主任,郑记者,真相如何,证据说话。”

他转向因他的镇定而有些慌乱的李立军,一字一句地问道:“李副主任,你说你是在跟踪我们。那么请问,你是如何知道这个连工作组都未曾记录的隐秘洞穴的?你肩上这片呢料破损,又是在哪里,被什么挂破的?能否请你现在指给我们看?”

这两个问题,首指核心漏洞。李立军瞬间语塞,眼神躲闪,冷汗流得更多了。

“他不说,我来说。”陈曦不再看他,转向梁主任,“根据王海生同志的感知和我们之前的勘察,青铜牌本是嵌在此处岩壁上的‘钥匙’。”他用手电照亮那个凹槽,“李立军利用洪水混乱,盗走青铜牌,很可能是想独自回来探寻其中的秘密,却发现无法解读,或者发现青铜牌本身还需要这个‘锁孔’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才再次潜入。他肩上的破损,很可能就是上次在洪水中仓皇行动时,在某个地方被挂破的。我请求,立刻搜查李立军的宿舍和个人物品!”

第二节:水落石出

陈曦逻辑清晰的反击,让局势再次逆转。梁主任不再犹豫,立刻下令民兵控制住试图挣扎的李立军,并亲自带人前往其宿舍。

搜查结果令人震惊。不仅在李立军的箱子底找到了那件破损的深蓝色呢子外套,更在一个隐蔽的夹层里,找到了那枚失踪的青铜牌!一同被发现的,还有他记录的一些关于青铜符号的杂乱笔记,以及几封与外界某些神秘人物(后来查明与一个秘密文物走私团伙有关)的通信草稿!

铁证如山!李立军不仅盗窃文物,还企图利用职务之便,勾结外部势力,其行为己构成犯罪。

面对确凿证据,李立军在地,面如死灰,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他嫉妒陈曦的才能和声望,更垂涎青铜牌可能蕴含的学术价值和经济利益,遂铤而走险。

第三节:荣光与基石

李立军被带走,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这场持续良久的内部斗争,终于以正义的方式落幕。

省报郑记者全程见证了这戏剧性的一幕,她敏锐地意识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文物盗窃案,更是一个融合了科技兴农、青年奋斗、历史谜团与正义斗争的绝佳新闻素材。她的报道没有局限于防灾减灾,而是以更宏大的视角,描绘了陈曦这样一个有知识、有担当、有智慧的新一代青年形象,以及他在盐碱滩上创造的奇迹。报道发表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陈曦的名字传遍了全省。

荣誉纷至沓来,但陈曦异常清醒。在农场为他举行的庆功暨表彰大会上,他站在台上,望着台下那些熟悉的面孔——林卫东、苏晓蔓、王海生、赵劲松、张大山……他诚恳地说:

“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我们农场每一个人,属于在这片土地上流过汗、拼过命的每一位战友!我们战胜了天灾,清除了内部的蛀虫,但这只是开始。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基和舞台!改良盐碱,科学种田,让这里变成真正的粮仓,是我们永远的目标!”

他的话语,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第西节:新征程的曙光

风波过后,农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清明。杨场长和梁主任彻底清除了李立军的影响,给予了陈曦更大的信任和支持。他的技术改良方案得以在全场迅速、无阻力地推广。

王海生彻底康复,他那种与古老文明的微妙联系,不再是恐惧的来源,反而成了帮助陈曦解读环境、寻找水脉的独特助力。古老的智慧,开始为现代建设悄悄服务。

在一个夕阳如金的傍晚,陈曦和苏晓蔓并肩走在己经变得肥沃的试验田边。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苏晓蔓问。

陈曦望向远方:“把‘一排经验’变成‘农场经验’,然后,也许可以是‘全县经验’、‘全省经验’。”他顿了顿,声音低沉而充满希望,“而且,我感觉到,时代可能快要变了。国家需要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人才。晓蔓,也许不久之后,我们会有机会,去学习更深奥的知识,回来把这里建设得更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