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东台海堤村 > (第10页)

(第10页)

刘文远带来的消息像一盆冷水,浇在了刚刚因挫败破坏者而士气高涨的一排头上。排水渠挖得再漂亮,没有充足的淡水淋洗,盐分排不出去,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三连的灌溉计划我知道,”林卫东眉头紧锁,“他们连长张大山,是个说一不二的硬角色,一心要争先进。要是知道我们也要大量用水,恐怕……”他没说下去,但众人都明白,在水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同场竞争,几乎无解。

“能不能跟场部反映,统一调度?”苏晓蔓提出建议。

陈曦摇摇头:“场部大概率会平衡各方,要么限量,要么要求我们错峰。但‘洗盐’需要持续大量的水冲刷,限量和短时供水效果会大打折扣。”

一种无力的气氛开始蔓延。技术的难题可以攻克,人为的破坏可以防范,但面对这种涉及整体资源分配的宏观困境,个人的力量显得如此渺小。

第二节:另辟蹊径

深夜,陈曦再次摊开农场区域的简易地图,目光越过那条被标记为主水源的灌溉总渠,在广袤的盐碱滩和芦苇荡之间逡巡。他的手指最终停留在距离一排驻地不远的一处低洼地带,那里标注着几个小点,代表废弃的浅水塘。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中成型。

第二天,他找到了王海生。“海生,你记不记得,老人们说过,这片滩涂底下,其实有暗藏的淡水脉?只是又浅又散,不成气候?”

王海生努力回想:“好像是有这么个说法!但那水又少又浑,没啥用啊!”

“如果,我们能把它找出来,汇集起来呢?”陈曦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们不跟三连抢总渠的水,我们自己找水!打浅井,挖渗塘,利用这些分散的淡水脉,形成我们自己的小型水源网络!”

这个想法让所有人精神一振。虽然艰难,但至少将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第三节:掘井探源

说干就干。陈曦凭借对地质和水文的粗浅知识,结合王海生等本地青年的经验,开始寻找可能的地下淡水线。他们观察植被分布(喜湿的芦苇丛下方往往有浅层水),用钢钎探察土壤湿度。

选定几个点位后,打井队成立了。没有机械,全靠人力。一锹一镐,将混合着贝壳和砂石的泥土从地下挖出。这是一项比挖渠更枯燥、更考验毅力的工作。

赵劲松再次发挥了骨干作用,他带着突击队轮班下到数米深的井坑里,在昏暗和憋闷中奋力挖掘。汗水浸透的衣服能拧出水来,但没有人抱怨。所有人都明白,这口井,关系到一排的生死存亡。

几天后,在一个选定的点位,挖掘到约五米深时,井壁开始明显渗水,虽然缓慢,但水质清澈,尝之甘甜!

“出水了!是淡水!”井底传来赵劲松嘶哑却兴奋的呼喊。

井口瞬间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这不仅仅是一口井,这是希望,是证明他们能够自力更生的象征!

第西节:联盟与筹码

第一口浅井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士气。陈曦计划沿着推测的地下水流向,再打两三口井,并开挖几个大的渗水塘,雨季蓄水,旱季抽取,基本能满足初期“洗盐”的需求。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扩大战果时,三连连长张大山,一个身材魁梧、面色黝黑的中年汉子,带着几个人,不请自来。

张大山背着手,在一排的工地上转了一圈,看了看那口出水的井和纵横的沟渠,最后目光落在陈曦身上。

“小子,搞得不赖。”他声音洪亮,听不出喜怒,“听说你们自己找到水了?挺好,也省得跟我们抢总渠那点水了。”

他话锋一转,盯着陈曦:“不过,你们这挖沟排碱的法子,有点意思。我们三连那边,也有大片类似的地。光靠上游那点水,也不够用。”

陈曦心中一动,隐约捕捉到了张大山此行的真正目的。他不仅仅是来查看“竞争对手”的虚实,更是看到了排碱技术的价值。

“张连长,”陈曦不卑不亢地回答,“方法可以交流。如果三连也能改善土地,产量上去,对全场都是好事。”

张大山眯起眼睛,打量了陈曦片刻,忽然笑了笑:“好!有点气度!不像有些人,藏着掖着。这样,你们这排水渠的设计图纸,还有这找水打井的门道,给我们三连抄一份。作为交换……”

他顿了顿,抛出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

“我们三连在上游有个废弃的小型蓄水塘,我可以带人把它清出来,加固扩容。到时候,你们一排可以从这个塘引水,我张大山保证,优先供应你们‘洗盐’!怎么样?”

悬念:

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一个稳定的、位于上游的补充水源,能极大加快改良进程。但代价是,交出他们辛苦摸索出的核心技术。

林卫东和众人都看向陈曦,等待他的决定。技术交换,在这个年代颇为敏感,容易被扣上“拿技术做交易”的帽子。而且,张大山的承诺,能否完全信赖?

就在陈曦权衡利弊,准备开口回应时,一个三连的通信员气喘吁吁地跑来,脸色惊惶地喊道:

“连长!不好了!咱们连那段老渠堤……突然塌了一段!眼看就要淹到旁边的种子库了!”

张大山脸色骤变,猛地看向陈曦,眼神急切:

“陈曦!你懂这些!能不能……赶紧跟我去看看!救人救急!”

第十二章:合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