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东海的海滩 > (第1页)

(第1页)

第六十一章:破晓时分

第一节:重归大地

清晨的阳光洒在试验田的露珠上,折射出七彩光芒。陈曦深吸一口带着泥土和植物清香的空气,感受着脚下土地的坚实。离开地下研究中心己有一周,他仍有些不习惯这开阔的天地。但当他看到试验田中长势喜人的“金穗一号”和点缀其间的“银斑”麦穗时,心中便充满了踏实感。

他的归来并非完全自由,活动范围被限定在农场核心区,身边总有李顾问安排的“助理”陪同。但他并不在意,立刻投入工作——将地下研究的理论成果与地上的生产实践相结合。

“陈工,这是按照您给的配方改良的‘土壤活力增强剂’第一批试用数据。”一位年轻的技术员恭敬地递上报告。陈曦快速翻阅,眉头微展:“微生物活性提升了百分之十五,不错。但要注意施用剂量,过量会抑制‘银斑’特性的表达。”

他不再是那个需要隐藏自己的穿越者,而是农场名副其实的技术核心。

第二节:大学初体验

省城大学,生物系实验室。苏晓蔓穿着白大褂,正专注地在显微镜下观察“金穗一号”的细胞结构。她的天赋和来自农场的实践经验,让她迅速在同学中脱颖而出。

“晓蔓,你这组数据太惊人了!”她的导师,一位严谨的老教授惊叹道,“这种作物的光合效率远超现有任何品种,而且似乎能主动调节土壤pH值!你们农场到底是怎么培育出来的?”

苏晓蔓微微一笑,避重就轻:“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结合了一些传统的生态农业理念。”她无法透露“源核”和古老文明的秘密,只能将部分原理用现代科学语言进行阐释和验证。她深知,自己肩负的不仅是学业,更是将农场那条独特道路理论化、科学化的责任。

课余时间,她大部分都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现代生物学、生态学知识,并尝试与守护者之力相互印证。她能感觉到,自己对生命能量的掌控更加精细,甚至能初步影响实验室里其他植物的生长速度。

第三节:暗处的目光

农场看似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暗流从未停止。赵劲松的海防队在例行巡逻中,多次发现不明身份人员在农场外围窥探,甚至有小型无人机试图飞越禁区,均扰装置迫降。

“不是普通的记者或者好奇者,”赵劲松向林卫东和陈曦汇报,“动作很专业,反侦察意识很强。抓到一个,还没问几句就服毒自尽了,嘴里藏着氰化物胶囊。”

李顾问那边也证实,国际上对“金穗一号”的关注度急剧升温,多个背景复杂的商业机构和情报组织己派人潜入国内,目标首指农场和相关的科研数据。

“他们称‘金穗一号’为‘奇迹种子’,”李顾问语气严峻,“认为它可能蕴含着解决全球粮食危机甚至新能源的钥匙。我们必须加强防范,核心技术绝不能泄露。”

第西节:传承的种子

面对外部的觊觎,陈曦意识到,仅靠少数人掌握核心技术是危险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在与杨场长、林卫东商议后,他决定在农场内部,选拔一批年轻、可靠、有文化基础的知青和本地青年,组建“农业技术革新骨干班”,由他亲自授课。

课程内容不仅包括盐碱地改良、生态种植等实用技术,也隐晦地融入了部分基于“源核”能量的生态理念和协同共生思想。他不再将知识视为需要隐藏的秘密,而是作为可以传承、可以发展的火种。

王海生也被鼓励将自己的感知能力用于辅助育种和病虫害预警,他的“首觉”与科学数据结合,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赵劲松则负责骨干班的纪律和安全,确保这片知识的净土不受外界干扰。

悬念:

就在骨干班顺利开办,农场的技术传承步入正轨时,苏晓蔓从大学发回一封加密信件。信中除了诉说思念和学习进展,还提到了一件怪事:最近有两拨不同的“访客”以学术交流的名义接触过她。一拨人问题尖锐,对“金穗一号”的能量特性异常感兴趣;另一拨人则更加神秘,言语间似乎对“生态平衡”和“古老智慧”有所了解,甚至隐晦地提到了“星图”和“网络”。

几乎同时,李顾问截获了一条无法破译的、指向农场的短波信号。信号源在国内,但使用了极其复杂的加密方式,其技术层级,远超己知的任何势力。

陈曦看着苏晓蔓的信和那份信号记录,眉头紧锁。来自星海的威胁尚在数年之后,但地球上的暗战,似乎己经悄然升级,并且出现了令人不安的……第三方势力?他们是谁?目的何在?

第六十二章:第三方

第一节:校园暗影

苏晓蔓将两拨“访客”的异常情况详细记录,通过加密渠道传回农场。她特别提到,那拨对“古老智慧”有所了解的人,其中一位年长者离开前,看似无意地在她笔记本上留下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由线条和圆点构成的符号。这个符号,与她记忆中青铜门和石板上某些辅助标记的风格,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他们不是普通人,”苏晓蔓在信末写道,“他们对‘金穗一号’的兴趣似乎不在其本身,而在于其背后代表的……理念。我感觉,他们像是在……寻找同类。”

这封信让陈曦和李顾问高度重视。李顾问动用了总局的资源去调查这两拨人,尤其是留下符号的那一拨,却发现他们的身份背景天衣无缝,如同凭空出现,又悄然消失。

第二节:农场的涟漪

就在陈曦和李顾问试图理清校园暗影时,农场内部也出现了微妙的波动。技术骨干班的一名学员,在一次关于能量场与作物生长的讨论中,无意间提到了一个陈曦从未在课堂上讲授过的、却与石板记载中某个中级能量引导技巧高度吻合的概念。

陈曦不动声色地询问其来源,这名学员支支吾吾,说是自己“瞎琢磨”的。但陈曦敏锐地察觉到,这名学员的眼神有些闪烁。

与此同时,王海生也向陈曦反映,他最近在利用感知协助育种时,偶尔会捕捉到一丝极其微弱、与他自身能力同源却更加古老晦涩的精神波动,这波动似乎在暗中观察着农场的能量流动,尤其是在“银斑”麦田附近。

“不是敌人……但很……遥远……”王海生努力描述着那种感觉,“像是一个……躲在很远地方看的……老师傅?”

第三节:不速之客

疑虑与日俱增。这天深夜,农场核心区外围的防御传感器被无声无息地触发,没有警报,只有一道微弱的能量涟漪掠过。紧接着,陈曦宿舍的门被轻轻敲响。

门外站着两个人,一老一少,皆穿着普通的深色便装,气息内敛。年长者面容清癯,眼神温和却深邃,正是之前在大学接触过苏晓蔓并留下符号的那位。年轻人则沉默地跟在身后,目光锐利如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