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分岔之路
第一节:考场内外
七月的清晨,天气闷热。农场临时设立的考点外,人头攒动。苏晓蔓、赵劲松、刘文远,以及一排、三连数十名知青,怀着激动与忐忑的心情,步入了决定无数人命运的考场。
苏晓蔓在进入考场前,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通往总场部的路——那里空无一人。她深吸一口气,攥紧了口袋裡陈曦临走前塞给她的那支钢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转身走进了教室。
考场内,只余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考场外,林卫东、张大山等未能参考或己决定扎根的人,默默守候,如同守护着自家即将远行的孩子。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严而略带悲壮的气氛。
第二节:京华初识
与此同时,陈曦和王海生己随周教授抵达北京。飞驰的列车将南方的葱茏远远抛在身后,窗外的景色逐渐被北方的开阔所取代。王海生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又紧张,紧紧跟在陈曦身边。陈曦则望着窗外,心中挂念着千里之外的考场和同伴。
他们被安排在一处僻静的研究所招待所。这里戒备森严,气氛凝重。周教授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带来的青铜门拓片、符号临摹稿以及王海生的口述记录,被列为最高机密。
陈曦被允许协助整理和分类资料。在翻阅那些浩如烟海的古籍和考古报告时,他凭借前世的知识储备,敏锐地发现了一些被忽视的线索:一些散见于古代笔记小说中关于“滨海遗民”、“驭水之术”的零星记载,似乎能与青铜门上的符号系统相互印证。
第三节:智慧的闪光
一天深夜,周教授将陈曦叫到自己的书房,墙上挂满了方大绘制的青铜门符号。
“小陈,你看这里,”周教授指着一组描绘水波、植物根系的连环符号,“根据海生提供的‘感觉’,结合你的改良实践,我们初步判断,这描述的是一种利用特定植物群落(比如耐盐的红树林、芦苇)净化水质、固滩护堤的生物工程技术体系!其原理,与现代生态工程学的某些前沿理念不谋而合!”
陈曦心中巨震。他改良盐碱地,更多依靠的是工程和化学手段,而这古老的智慧,提供的是一条更具可持续性的、与自然合作的路径!
“还有这里,”周教授又指向一组看似星辰轨迹的符号,“这很可能是一种极其精密的、结合天文潮汐指导农事和水利调度的历法系统!其复杂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古老的文明,并非蒙昧,而是在另一个维度上,发展出了足以令现代人惊叹的知识体系。
第西节:无声的考场与心灵的答卷
高考结束的铃声响起,苏晓蔓走出考场,仰头望着蓝天,长长舒了一口气。题很难,但她尽力了。她不知道结果如何,但她知道,自己没有辜负这段岁月,也没有辜负陈曦的期望。她和其他考生一样,在人生的考场上,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而在北京的研究所里,陈曦面对满墙的古老符号和周教授深邃的目光,也仿佛置身于一个特殊的考场。这个考场不考数理化,考的是他对历史的洞察、对自然的理解,以及面对超越时代智慧时的抉择。
王海生在北京似乎也受到了某种“场”的影响,他的感知变得更加清晰。他告诉陈曦和周教授:“门后的知识……是种子,不是果实。需要……合适的土壤和播种者,才能发芽。”他的目光落在陈曦身上,意味不言而喻。
悬念:
就在陈曦沉浸于破解古老智慧的震撼中时,周教授接到一个电话,脸色瞬间变得无比严肃。他放下电话,沉默良久,对陈曦说:
“上面来了命令。关于这个遗址和文明的研究,将被列入一个代号‘薪火’的长期绝密项目。所有参与人员,需签署终身保密协议。并且……”
他顿了顿,目光复杂地看着陈曦和王海生:“为了绝对安全和专注,项目组核心成员,包括你们二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需要与外界隔绝,进行封闭式研究。”
这意味着,陈曦可能无法及时返回农场,甚至可能将与苏晓蔓、林卫东等同伴长期分离!
几乎同时,研究所的门卫送来一封加急电报,是苏晓蔓从农场发来的,上面只有简短的几个字:
“安好,勿念。等你回来。——蔓”
电报末尾,却有一个看似无意划下的、极其微小的特殊记号。那是陈曦和她约定的暗号,代表——“有异常情况,小心。”
农场那边,又发生了什么?而眼前的“薪火”计划,是通往真理的殿堂,还是一个华丽的牢笼?陈曦站在古老智慧与现代智令的交叉点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量。
第三十西章:薪火相传
第一节:无形的墙
“薪火”计划的保密要求和苏晓蔓那封带着警示暗号的电报,像两道无形的墙,将陈曦困在中间。一边是探索古老智慧、可能造福万代的宏大使命;另一边是与他生死与共的同伴和那片浸透心血的土地,此刻似乎正面临未知的风险。
周教授理解陈曦的挣扎,他没有催促,只是将一份厚重的、盖着鲜红“绝密”印章的《“薪火”计划纲要(草案)》放在了陈曦面前。
“小陈,我知道这很突然,也很艰难。”周教授语气沉重,“但这个文明展现出的生态智慧,可能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在农业、环境乃至更多领域的战略发展。我们需要你,也需要海生同志这种独特的‘桥梁’。封闭研究是为了绝对的安全和效率,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要求。”
陈曦翻开纲要,里面不仅涉及对青铜符号的全面破译,还包括组建跨学科团队,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下,尝试复原和应用那些古老的生态技术。这是一个将学术研究首接转化为国家力量的庞大工程。
第二节:无声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