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非看刘彻这架势,感觉他必须要自己提出意见,没办法,只能斟酌词句:“臣斗胆。。。。。。此次东瓯之事,除了臣与卫青和庄助外,建章营骑也是立了大功的。”
萧非不知道卫青早己在刘彻这里为建章营骑请过功了,卫青听见萧非又要请功,连忙给萧非使眼色。
“哦?给建章营骑请功?”刘彻神色难辨。
萧非心中咯噔一下,“难道刘彻觉得我给建章营骑请功是要插手军权吗?不行。”萧非低头道:“陛下,臣只是觉得,建章营骑以后可能也会有很多次这样的情况,更甚至大规模行动,还用建章命名不太好。”
“你有什么高见。”卫青一听萧非话头,立刻明白他并不是以功邀赏,赶紧为萧非搭话。
“臣想的是,以后建章营骑不能仅仅作为禁军守卫陛下,而是陛下的长矛,为陛下摧毁挡在前面的一切牛鬼蛇神。”萧非说的热血沸腾,“所以臣建议,将建筑营骑改为羽林军,取为国羽翼、其盛如林之意。此名既显天家威仪,又合将士之功。”
卫青听到为国羽翼、其盛如林,热血上涌没有忍住,“陛下,此名甚妙啊!”
刘彻没有表态同意还是不同意,反而沉默了一阵,“还有别的建议吗?”
萧非一听,内心开始忍不住吐槽:“怎么,我这不光要伺候你吃羊肉,还压榨我的脑细胞。”但是刘彻问了,萧非又不能不答,萧非的脑子疯狂旋转。
萧非手中的箸微微一颤,一片刚涮好的羊肉掉回了锅中,萧非又连忙将其夹起。趁此之机偷眼看向卫青,只见他正襟危坐等着宫女给他夹羊肉,而韩嫣也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
“得,这俩指望不上了。”萧非脑子突然有了灵感,“陛下,臣确实有一个不成熟想法。”
刘彻没想到萧非还真有建议,指尖轻叩案几,"讲。"
萧非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讲:“臣建议在长安设立太学,效仿昔日齐国在国都临淄所建的稷下学宫。”
“太学?”刘彻眉头微挑。
韩嫣也在一旁低声喃喃:“太学?”
“对,兴太学,以养天下之士!”萧非感觉自己又可以影响历史,渐渐思如泉涌,“陛下,臣当年曾假借求学之名才来的长安。如今天下各地有许多自学成才的学者,却苦于无名师不能更上一层楼,成为对朝廷有用之人。”
"何为有用之人?"刘彻突然打断。
“真正通晓经世致用之道的人才。就是对朝廷有用之人。”萧非还没说完。
韩嫣轻笑一声:“酂侯此言差矣。长安己有博士官。。。。。。”
卫青也提出不同意见:“有用之人,不分学派吗?”
萧非听到韩嫣和卫青的话,内心咯噔一下,突然想到,“刘彻现在要改革,要独尊儒术,我刚刚提的对朝廷有用之人,会不会影响他后续的布局,得赶紧找补。”
这时刘彻也喃喃一句,“用人?”
萧非正好给刘彻碗中夹肉,内心更是一阵,“你反应这么快的吗?这用人大坑我可不能扎进去。”
萧非挠挠头,“陛下,臣没想那么多,臣就想着,在长安设立太学不但可以让天下士子有处进修,还可以让在长安的贵族官员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太学,以免一个个在家里游手好闲。”
萧非岔开了话题的办法立刻奏效,韩嫣睁大眼睛不敢相信:“让那些纨绔去读书?这可能吗?”
刘彻忽然轻笑,好似十分了解那些贵族子弟样,“如果真将他们送往太学,那里的风气还能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