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拜见陛下!”
“都来了?”刘彻转身,目光扫过我们三人,微微颔首。
刘彻指着殿内的三个空席位“坐!”说完刘彻端坐在御座上。
“唯!”萧非、卫青和庄助一起施礼,施完后各自入席。
萧非坐下后看了一眼案几,案几上摆着的物品很简单:一鼎肉羹,一盘炙肉,一碗饭,几碟时蔬。一壶酒和一个羽觞。萧非看完内心暗自吐槽:“小气!”
酒过三巡后,刘彻举起一杯酒,“庄助,卿熟知会稽地理,此行仰仗卿了。”说完刘彻将酒饮尽。
庄助立刻站起双手捧杯,一饮而尽:“臣必竭尽所能,不负所托。”
“卫青。”刘彻又端起一杯酒叫了卫青的名字,却什么也没说。
卫青心领神会单膝跪地仰头将酒饮尽,大喊:“愿为陛下效死。”
“萧非。”这次刘彻没有端酒,而是走下御座。
萧非听到刘彻叫他的名字,立刻站起。
刘彻一边走一边向韩嫣挥手。
萧非一看这架势立刻就懂了,立刻整理衣冠上前。
卫青与庄助也立刻站起。
韩嫣捧出黑漆诏匣走了过来。
刘彻亲自将诏书从诏匣中拿了出来,诏书为玄色帛书,以金线绣成云纹为边,给人以一种高贵威严的感觉。展开时可见诏首“制诏会稽”西个字。
刘彻亲自宣读后,将诏书卷起重新放入韩嫣捧着的黑漆诏匣里。一个宦官急忙走上前来,将少府秘制的武都紫泥放入凹槽填平,另一名宦官端着木盘上放玉玺,刘彻拿起玉玺亲自盖了上去。加盖皇帝信玺时用力之深,使“皇帝之玺”西字篆文在紫泥上盖的十分完整。
刘彻随后从韩嫣手中将诏匣递给萧非,萧非小心翼翼双手接过。
不一会儿,韩嫣则以黄绢承托捧着一个木匣走上前来,这时的韩嫣更加小心,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萧非将装有诏书的诏匣交给庄助,重新整理衣冠,行稽首大礼。
刘彻亲自打开匣子,取出那根代表如朕亲临的汉节。那汉节柄长八尺,也就是长一米八以上,上面束有三重用白色牦牛尾制成的节旄。
刘彻双手托起汉节:“此汉节代表朕意,见节如见君。如有不从,可便宜行事。”
“必不负陛下所托。”萧非的声音铿锵有力。
刘彻双手横持节杖:“朕以宗庙、国家之重,授尔汉节。”
刘彻左足向前半步,右手握节首,左手托节尾,
萧非跪在地上,双手举过头顶,掌心向上,当汉节落入掌中时,萧非感觉比想象中沉重许多,就像接过了万里江山一样。
刘彻看到萧非接过汉节,欣慰的点点头,“起来吧”。
一旁的卫青立刻大喊:“大汉万年!”庄助立刻也跟着喊。
萧非则等卫青喊完冲着刘彻大喊:“陛下万年!”
萧非捧着汉节,庄助捧着诏书,卫青则在一旁护卫,我们就这样退出大殿。
退出大殿时,韩嫣在殿门口等候,将放汉节的木匣递给萧非,在萧非接过时轻声“多保重!”萧非点点头,将汉节重新放入木匣,捧在手上缓缓退出未央宫。
卫青将萧非护送回家,临走时居然来了一句:“明日一早,前来接你,别睡懒觉。”
萧非白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