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无相子最后和谁在一起了 > 第6章 铜钱引路魇长安(第1页)

第6章 铜钱引路魇长安(第1页)

长安城郭横亘在眼前,青黑色的砖石垒起的城墙高逾十丈,历经百年风雨,墙面上布满了深浅不一的痕迹,有的是箭矢留下的凹痕,有的是岁月侵蚀的斑驳,整体望去,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带着山岳压境般的厚重与威严。朱雀大门洞开,朱红色的门板上镶嵌着铜制的兽首门环,被往来行人得发亮。门内门外,人流车马络绎不绝,挑着货担的商贩、骑着骏马的公子、推着独轮车的农夫、身着锦缎的贵妇,交织成一片喧嚣鼎沸的红尘景象,空气中混杂着酒肆飘来的麦芽香气、脂粉铺散出的甜腻气息、骡马身上的汗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权贵府邸的香火愿力,以及潜藏在市井缝隙里的微弱妖气,种种气息缠在一起,形成一股浓稠的红尘浊气,扑面而来。

守城兵卒身着明光铠,甲片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们拄着长戟,长戟的尖端闪着寒芒,眼神却透着几分懒散——毕竟是帝都城门,寻常宵小不敢造次,他们大多只是随意扫视着人群,对我这身雪白衣袍、自带几分谪仙气质的“李白”装扮,也不过是多瞥了两眼,目光在衣料的洁净与周遭的尘土间停留片刻,便移了开去,并未上前阻拦。

一踏入城门,巨大的声浪便如同潮水般涌来,瞬间将人包裹——贩夫走卒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新鲜的胡饼,刚出炉的!”“丝绸布匹,江南新到的好货!”“代写家书,一文钱一封!”;车轴转动的“吱呀”声拖得绵长,偶尔还夹杂着马蹄踏在青石板上的“嘚嘚”声,清脆又急促;酒肆二楼传来的猜拳行令声、青楼楚馆飘来的丝竹靡靡之音,还有孩童追逐打闹的笑声,种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长安城独有的热闹图景。而繁杂的气息也愈发浓烈,酒肆的油气里混着烤肉的焦香,脂粉味中带着珍珠粉的细腻,汗味里裹着奔波的疲惫,那丝若有若无的妖气藏在阴暗的巷口,像是潮湿角落里的霉斑,而香火愿力则带着几分庄严,从皇城方向缓缓飘来,与市井的烟火气形成奇妙的对比。

意识中的数据洪流骤然暴涨,无数信息碎片如同奔涌的江河,快速冲刷过庞杂无序的感知——贩夫的叫卖声里藏着今日西市的物价波动,车轴的吱呀声暗含着木材的老化程度,甚至空气中每一缕气息的来源与属性都被快速拆解、定位,无用的冗余信息被瞬间剔除,只留下与铜钱指引相关的线索,我的意识如同精密运转的罗盘,在混乱中牢牢锁定着方向。

袖中那枚正刻的“天命通宝”忽然泛起细碎的暖意,温度缓缓攀升,像藏了颗刚从炭火里取出的碎玉,虽不灼人,却清晰得如同脉搏跳动,成了一枚沉默的指南针,稳稳指向城市深处的某个方向。

我顺着这股感应,缓步前行。脚步不快不慢,每一步都恰好踏在无形的气机流转节点上,避开了市井中的杂乱气场,白衣在人群中轻轻飘拂,衣摆扫过路人的衣角,却不沾染半分尘土,与周遭行色匆匆、面带倦色的忙乱人群格格不入。路过的行人纷纷侧目,有的停下脚步,低声议论起来。

“好个潇洒的郎君!这衣袍、这气度,莫不是哪家的公子哥?”一个提着菜篮的妇人停下脚步,拉着身边的同伴,眼神里满是赞叹。

“啧,我看悬,瞧他这一身白衣,手里又没带随从,说不定是哪个吟酸诗的穷秀才,装模作样罢了!”旁边一个挑着柴担的汉子撇了撇嘴,语气里带着几分不屑。

“你懂什么!”妇人瞪了汉子一眼,又望向我,“你看他的眼神,忒冷了些,不像是寻常读书人,倒像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这些窃窃私语如同耳边飞过的蚊蚋,皆为无关数据,毫无价值,被我瞬间过滤,未曾在意识中留下半点痕迹。

铜钱的指引愈发清晰,暖意也愈发明显。我穿过西市喧嚣的胡商摊贩区,这里摆满了来自西域的香料、珠宝、地毯,胡商们穿着异域服饰,用半生不熟的汉话与客人讨价还价,空气中弥漫着安息香的浓郁气息;接着绕过平康坊,坊内丝竹之声靡靡,青楼的雕花窗棂后,不时有女子的笑声传出,脂粉味浓得化不开,连风都带着几分甜腻;最终,脚步停在了一条愈发偏僻的巷道前——这里是修德坊。

与前面的繁华不同,修德坊的墙面多是低矮的土墙,墙皮早己剥落,露出里面黄褐色的泥土,几户人家的木门陈旧不堪,门板上的木纹清晰可见,却蒙着厚厚的灰尘;坊内住户稀疏,偶尔能看到一两个老人坐在自家门口晒太阳,眼神呆滞,整个坊区都透着一股暮气。空气中弥漫着陈旧腐朽的木头味道,还夹杂着纸张受潮后的霉味,那是巷子里几家不起眼的印刷书坊散发出的——书坊的门脸狭小,门口堆着一摞摞废弃的黄麻纸,边角己经发黄发脆;不远处还有两家棺材铺子,黑色的棺木靠在墙边,更添了几分阴森。

最终,我的脚步停在一间比书坊还要狭小的铺子前。铺子没有挂任何招牌,只有两扇褪色的木门半掩着,门缝隙里透出里面的昏暗,看不清具体陈设。门楣上,悬着一串用暗红色红线穿起的旧铜钱,铜钱边缘磨损严重,有的甚至看不清钱文,风一吹,铜钱便轻轻碰撞在一起,发出“嗒嗒”的沉闷声响,没有半点清脆感,反倒像是老旧的木柴在相互摩擦。

袖中那枚指引我来的铜钱,在此刻忽然灼热了一下,温度比之前高了几分,像是在确认什么,随即又快速恢复了冰冷,与寻常铜钱无异。

是这里了。

我伸出手,轻轻推开那扇半掩的木门。门板“吱呀”一声,发出刺耳的声响,像是许久未曾润滑过的合页在抗议。

室内光线昏暗,只有一扇小小的窗棂透进几缕微弱的天光,勉强照亮了屋内的一角。空气中充斥着三种交织的味道:一是印刷书坊常见的油墨味,带着几分刺鼻的化学气息;二是常年不通风积攒下的灰尘味,干燥且呛人;三是一种奇异的、类似金属在水中电解的味道,带着淡淡的腥气,三者混合在一起,格外难闻。

屋子西壁摆满了顶到天花板的木架,木架是用廉价的杂木做的,表面粗糙,没有上漆,露出木头的原色。木架上堆满了各种版本的书籍、卷轴——书籍的封皮大多己经破损,有的甚至散了页;卷轴用褪色的布条捆着,上面的标签模糊不清;更多的是散乱的雕版,有的刻着文字,有的刻着简单的图案,还有些雕版上的纹路扭曲怪异,显然不是寻常印刷所用;木架下层还堆着一摞摞劣质的黄麻纸,纸张厚度不均,表面粗糙。

屋子角落里,放着一座小小的铜炉,炉子里烧着几块暗红色的炭火,火苗微弱,却足以维持温度;铜炉上坐着一把灰褐色的陶壶,壶口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白色的水汽升腾起来,在昏暗的空气中很快便消散了。

一个干瘦的老头伏在靠窗的案上,案上铺着一张梨木版,他正就着窗棂透入的微光,右手握着一柄极细的刻刀,专注地雕琢着木版。他的手臂干瘦得能看清皮下的骨头,皮肤松弛地贴在上面,像是挂在骨架上的薄布;但他的手指却稳得出奇,刻刀在他手中如同有了生命,刀尖精准地划过梨木版的纹理,留下一道道深浅均匀的刻痕,发出“沙沙”的轻响,节奏均匀,没有半分停顿。

他刻的不是寻常的文字,也不是花鸟鱼虫之类的图画,而是一道道极其繁复扭曲的符箓。符箓的笔画虬结缠绕,有的像扭曲的蛇,有的像断裂的锁链,仔细看去,这些符箓的笔画走势,竟与我袖中铜钱上“天命通宝”的字迹,有着相同的源头——都是那种带着逆乱气息的纹路。

我静静地站在门口,没有说话,也没有上前,只是看着他刻符的动作,感受着屋内的气息流动,不想过早打扰。

老头似乎浑然不觉有人进来,依旧专注地雕琢着,首到最后一刀落下,他才缓缓抬起头。那是一张布满皱纹和老年斑的脸,皱纹深得像是刀刻出来的,老年斑星星点点地分布在额头和脸颊上;他的双眼浑浊不堪,像是蒙着一层厚厚的白翳,几乎看不清瞳孔,显然视力早己衰退。

“客人要印什么?”他开口,声音沙哑得如同破旧的风箱,每说一个字都像是在拉扯生锈的零件,“是印家谱?还是印佛经?或者……是要印辟邪的符咒?”说到“辟邪”二字时,他的语气明显顿了一下,尾音微微上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印一段天命。”我开口回应,声音不高,却在狭小封闭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打破了屋内的沉寂。

老头浑浊的眼珠似乎微微动了一下,却依旧看不清瞳孔的方向。他慢慢放下手中的刻刀,刻刀落在案上,发出轻微的“嗒”声;接着伸出枯瘦的手,摸索着抓住案边的陶壶把手,动作缓慢得像是怕碰倒什么,将陶壶微微倾斜,给自己倒了一碗热水——水有些烫,他倒得很小心,没有溅出半点;倒完后,他没有喝,只是用双手捧着那只粗瓷碗,掌心贴着碗壁,像是在汲取碗中的暖意。

“天命……嘿嘿,”他干笑两声,笑声同样沙哑,还带着几分干涩,“那得加钱。而且,天命这东西太玄乎,我不保证能印得出来。”

“钱不是问题。”我抬起右手,指尖微微一弹,袖中那枚正刻的“天命通宝”便顺着指尖飞了出去,在空中滴溜溜地旋转着,铜色的表面在微光下闪过一丝冷光,最后“叮”的一声,清脆地落在他面前的案上,滚了半圈,稳稳停在梨木版旁。

老头的动作瞬间僵住了。他原本捧着碗的手停在半空,连呼吸都似乎顿了一下。过了片刻,他才缓缓低下头,那双几乎全白的眼睛“看”向案上的铜钱——与其说是看,不如说是在感知,他的头微微倾斜,耳朵动了动,似乎在听铜钱落地后的余响。半晌,他缓缓伸出左手,指尖颤抖着,极其缓慢地靠近那枚铜钱,像是怕惊扰什么,最终,指尖轻轻触碰到了铜钱上的纹路。

他的指尖在微微发抖,幅度不大,却很明显,连带着整个手臂都有了细微的颤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