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穿着剪裁合体的月白色真丝旗袍、挽着发髻、气质雍容华贵的女士站在门口。
她看起来非常年轻,保养得极好,眉眼间与苏晚晚有七分相似,但更多了一份历经世事的沉稳和锐利。
正是姜爱菊。
“妈!你来了!”苏晚晚亲热地挽住母亲的胳膊。
姜爱菊微微一笑,目光却越过了女儿,直接落在了后面的陈默身上。
那目光带着毫不掩饰的打量和审视,犀利而冷静。
陈默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微微躬身:“阿姨您好,我是陈默,晚晚的……哥哥。”
姜爱菊点了点头,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嗯,听晚晚提过你。”
第一印象似乎不算坏。
进屋落座后,陈默主动去泡茶。
他动作从容不迫,泡茶的手法也颇为讲究。
姜爱菊默默看着,眼神中闪过一丝赞许。
苏晚晚则在一旁叽叽喳喳地,开始不遗余力地夸赞陈默:
“妈,你是不知道陈默有多厉害!”
“他最开始捡漏就赚了好几百万!”
“然后去拍戏,演技超棒,还会写歌唱歌!”
“这次去荒野求生更是全靠他,我们才能坚持到最后!”
“在我心里,他就是最完美的哥哥!”
姜爱菊安静地听着,她一眼就看出了自己女儿对眼前这个年轻人,绝不仅仅是“兄妹之情”那么简单。
但她没有点破。
闲聊中,话题不知不觉转到了兴趣爱好上。
陈默见时机成熟,故作随意地提到了最近在看的一本书:
“最近在看《明朝那些事儿》,写得挺有意思的,把历史讲活了。”
姜爱菊原本有些慵懒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
“哦?你也看这个?”她的语气明显热络了许多。
“是啊,”陈默顺势接话,“从朱元璋开局一个碗的逆袭……”
“到朱棣靖难之役的惊心动魄。”
“再到于谦保卫北京城的力挽狂澜。”
“还有张居正改革的艰难与无奈。”
“最后到崇祯皇帝朱由检煤山自缢的悲凉。”
“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真是让人唏嘘感慨。”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从政治权谋聊到经济文化,从帝王心术聊到名臣风骨,越聊越投机。
姜爱菊脸上露出了罕见的、发自内心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遇到知音的欣喜。
苏晚晚在一旁托着腮,呆呆地听着,对于历史,她是一窍不通,从小就最讨厌死记硬背历史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