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暮夜是谁 > 第28章 十二藏结语(第1页)

第28章 十二藏结语(第1页)

荆州纪南城遗址的冬日带着刺骨的风,枯黄的茅草在遗址边缘摇曳,远处的护城河结着薄冰。林峰站在遗址中心的“宫殿区”标记旁,脚下是沉睡了两千多年的楚国都城遗迹——而祖藏,就藏在这片遗迹的正下方。

“根据魂藏竹简的记载,祖藏的入口在‘宫殿柱础’之下。”楚晓按着师父的笔记,指尖划过“柱础”二字,“爷爷画了详细的位置图,就在我们脚下三米处。”林深拿出洛阳铲,垂首下探,当铲头带出混着朱砂的青膏泥时,林峰都松了口气——这是楚国王室墓特有的封土,祖藏的位置没错。

挖掘工作持续了两天,当一块刻着“楚祖”二字的青铜盖板显露出来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盖板边缘有三个凹槽,正好与三枚虎符的形状吻合。林峰、苏晴、楚晓分别拿起“天”“地”“人”符,同时嵌入凹槽,青铜盖板发出沉闷的“咔嗒”声,缓缓向一侧滑动,露出一条通往地下的阶梯,阶梯两侧的壁龛里,摆放着两排陶制的“先祖俑”,俑的面部朝向阶梯下方,像是在迎接归来的后人。

“祖藏是楚地十二藏的根源,机关应该是‘血脉认主’。”苏晴看着壁龛里的陶俑,“只有楚王室后裔的血,才能让陶俑不触发机关。”楚晓毫不犹豫地咬破手指,将血滴在最前面的陶俑额上,陶俑的眼睛突然泛起红光,接着,所有陶俑的红光依次熄灭——机关解除了。

林峰顺着阶梯往下走,通道尽头是一间圆形墓室,墓室的穹顶画着楚国的“星空图”,中央的石台上,放着一个紫檀木盒,木盒上刻着楚国的开国君主“熊绎”的画像。林峰轻轻打开木盒,里面铺着明黄色的丝绸,丝绸上放着一卷竹简和一枚玉印——竹简是《楚祖训》,记载着楚国从建国到强盛的历程;玉印是“楚祖印”,印文为“熊氏之印”,是楚国开国君主的信物。

“这是楚地文明的根啊。”林深的声音带着颤抖,他小心翼翼地拿起竹简,“有了这卷《楚祖训》,很多楚国历史的空白都能填补了。”就在这时,墓室的门突然被撞开,几个穿着黑色风衣的人冲了进来,为首的人手里拿着一把改装过的霰弹枪,脸上戴着黑色面罩:“把玉印和竹简留下,不然这地方就会变成你们的坟墓。”

“又是走私集团的人!”林峰将木盒护在身后,楚晓悄悄摸向背包里的信号器——林峰提前联系了李队,只要按下信号器,埋伏在遗址外的警察就会立刻赶来。面罩人似乎看穿了林峰们的心思,一枪打在信号器上,楚晓的背包瞬间冒出火花:“别白费力气了,你们的人己经被林峰的手下缠住了,今天没人能救你们。”

苏晴突然指向墓室穹顶:“爷爷的笔记里说,祖藏的星空图是‘活的’,转动中央的熊绎画像,就能启动‘星石阵’!”林峰立刻冲到石台旁,转动画像,墓室穹顶突然落下数十块带尖的星石,朝着面罩人砸去。面罩人慌忙躲闪,苏晴趁机拿起地上的青铜鼎,砸向他的手腕,霰弹枪“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混乱中,楚晓捡起霰弹枪,对准面罩人的手下:“别动!警方己经到门口了!”她的话音刚落,墓室门外就传来熟悉的警笛声,面罩人脸色惨白,想要从阶梯逃跑,却被冲进来的警察按在地上。

当面罩被摘下时,林峰们都愣住了——竟然是之前负责“特殊文物案小组”的副局长!“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林深愤怒地问。副局长低着头,声音沙哑:“我欠了走私集团一大笔钱,他们逼我帮他们找祖藏……”

警方将副局长和他的手下押走后,林峰们将《楚祖训》和“楚祖印”小心翼翼地装进保护箱。走出纪南城遗址时,夕阳正从护城河的冰面反射出金光,楚晓看着手里的笔记,笑着说:“爷爷的笔记,终于写完了最后一页。”

回到长沙,林峰将祖藏的文物交给省博物馆,博物馆特意为这些文物举办了“楚地文明特展”。开展那天,看着玻璃展柜里的《楚祖训》和“楚祖印”,还有之前守护的凤纹金樽、水军阵法图,林峰突然觉得,所有的危险和辛苦都值得了。

特展的最后一面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照片——是林峰在纪南城祖藏前的合影,照片旁边写着一行字:“守护文明,薪火相传。”楚晓在照片下方,贴上了师父的渡鸦印记,右翼比左翼长两毫米,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光。

特展结束后的第一个周末,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涌了进来,为首的女孩手里拿着一本《楚地文明特展纪念册》,扉页上贴着小小的渡鸦贴纸——是楚晓之前在特展上分发的。

“前辈!我们是市一中的楚文化兴趣小组,想请教您关于楚墓机关的知识!”女孩的声音充满朝气,身后的学生们纷纷举起笔记本,眼神里满是期待。楚晓笑着迎上去,把师父的笔记摊在桌上:“这些都是楚山河先生留下的珍贵资料,我们可以一起学习。”

那天下午,苏晴给学生们讲解楚墓的壁画工艺,林深用模型演示“阴兵阵”的原理,林峰则拿着三枚虎符,讲起当年在沅江墓的经历。楚晓坐在角落里,认真地记录着学生们的问题,笔记本上很快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那是新一代对楚地文明的好奇与热爱。

学生们离开时,为首的女孩递给林峰们一幅画:画的是一盏灯笼,灯笼上写着“守灯人”三个字。“我们以后也想做守灯人!”女孩的话让林峰都笑了,楚晓把画贴在墙上,和之前的文物照片排在一起,像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没过多久,文物局传来消息——在湖北荆门发现了一座楚国贵族墓,墓中可能藏着楚国的纺织工艺竹简。这次,林峰决定带上楚文化兴趣小组的学生一起去,让他们亲身体验文物保护的过程。

荆门的古墓位于一片农田下,考古队己经搭建好了临时工作棚。学生们戴着安全帽,跟在林峰身后,认真地听林深讲解如何用洛阳铲判断墓土年代。楚晓拿着师父的笔记,给学生们介绍楚国纺织工艺的特点:“爷爷说,楚国的丝绸织造技术是当时最先进的,竹简上很可能记载着‘冰纨’的制作方法。”

挖掘工作进行到第三天,当第一片带有花纹的丝绸残片从墓中取出时,学生们发出了惊叹声。苏晴小心翼翼地用软毛刷清理残片上的泥土,轻声说:“这就是‘冰纨’,比现代的丝绸还要轻薄。”一个戴眼镜的男生立刻拿出笔记本记录,字迹工整:“2014年荆门楚墓,出土‘冰纨’残片,见证楚国纺织技术。”

就在这时,林深的手机响了——是警方打来的,说在古墓附近抓获了两个试图偷拍文物的可疑人员,经查实,是境外文物贩子的眼线。“看来,守护文物的路还很长。”林峰看着身边的学生们,“但只要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就不怕。”

学生们纷纷点头,为首的女孩举起笔记本:“我们以后会好好学习楚文化,还要向身边的人宣传文物保护,不让坏人有机可乘!”

从荆门回来后,林峰收到了文物局的感谢信,还被授予了“楚地文明保护先进集体”的称号。楚晓把奖状挂在渡鸦社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是师父的照片——照片里的师父站在七星椁考古现场,笑容温和,仿佛在为林峰一众感到骄傲。

入冬后的一个雪天,林峰接到了洛阳博物馆的邀请,去参加“楚幽王金印修复完成仪式”。当修复后的金印在展柜里泛着金光时,林峰突然想起三年前那个雨夜,林深拿着半枚青铜虎符的场景。三年时间,林峰从寻找师父的下落,到守护十二藏的文物,再到培养新一代的守灯人,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义。

仪式结束后,博物馆馆长递给林峰一个锦盒,里面是一枚仿制的楚幽王金印:“这是给您的礼物,希望你们能继续带着它,守护更多的楚地文明。”楚晓接过锦盒,将金印放在桌上,与三枚虎符、双凤佩并排摆放——它们像一群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楚地文明的传承。

雪越下越大灯光透过窗户,在雪地上映出温暖的光晕。楚晓翻开新的笔记本,写下第一行字:“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因为守护文明,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使命。”

林峰看着窗外的雪景,又想起了师父常说的那句话:“冥灯是饵,引的是贪婪之徒;而我们,是守灯人,守的是文明之火。”如今,这团火己经越烧越旺,照亮了楚地的山河,也照亮了更多人的心。

未来,或许还会有新的楚墓被发现,还会有新的挑战在等待,只要灯还亮着,只要还有人愿意接过守护的接力棒,楚地的文明就会永远延续,守灯人的故事,也会永远流传下去。

开春后的长沙总是带着的暖意,老槐树抽出新芽时,文物局送来一份特殊的委托——协助整理楚地十二藏的所有文物资料,编纂成《楚地文明守护录》,供全球研究者参考。

“这可是件大事!”林深抱着厚厚的档案袋冲进社里,里面装着十二藏出土文物的高清照片和检测报告,“文物局说,要以我们的经历为主线,把每一次守护的故事都写进去,让更多人知道文物保护的不易。”

楚晓立刻翻出师父的笔记,还有林峰这些年的工作记录,在桌上摊开:“爷爷的笔记里有很多楚墓的细节,正好可以补充到资料里。还有我们在荆门遇到的学生们,他们的故事也该写进去,这才是‘薪传’的意义。”

苏晴则负责文物的技术解读,她将凤纹金樽的铸造工艺、水军阵法图的军事价值、《楚祖训》的文献意义逐一整理,用通俗的语言写成解读文稿:“要让不了解楚文化的人也能看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文化传播。”

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是张队长,他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境外走私盗墓团伙的窝点被一举端了,所有被盗的楚地文物都被追回,十分感谢您的鼎力协助,此次任务圆满结束。”

长沙事件结束后,林深留在了长沙文物局任职“特殊文物案小组”组长一职,林峰也再次回到滨海市局。

楚晓则跟着苏晴回到了西安,苏晴去掉西合院里“晴风修复”的招牌,改名叫“知古斋”,苏晴凭着自身的阅历和师傅楚山河的威望,更重要的是苏晴爷爷苏敬之的名头,那在西安古玩界那可是混的风生水起,但凡是这门路之人对着苏晴都会竖起大拇指叫一声:“苏老板!”。

七月的雨把西安城泡得发涨,青石板路缝里渗着霉味,混着巷口馄饨摊的猪油香飘进“知古斋”。苏晴正用软布擦着半块宋代瓷片,门帘“哗啦”一声被风卷开,带着一身寒气的男人踏了进来,雨珠顺着他黑色冲锋衣的帽檐滴在地板上,晕开一小片深色水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