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金陵城在薄雾与朝阳中苏醒。悦来居天字三号房内,沈墨立于半开的窗边,晨曦为他轮廓分明的侧脸镀上一层淡金。他微蹙着眉,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楼下渐次热闹的街道。昨日凌霄的出现,以及那些隐匿在暗处的视线,都让他不敢有丝毫松懈。左臂的伤口在清晨时分总会传来一阵阵钝痛,提醒着他此刻的虚弱与身处环境的险恶。
轻微的敲门声响起。
“沈大哥,你醒了吗?”是林清音的声音,清澈而带着一丝关切。
沈墨收敛心神,打开房门。林清音己站在门外,依旧覆着轻纱,但手中多了一个小巧的藤木药箱。她今日换了一身更便于行动的浅碧色衣裙,少了几分昨日的风尘仆仆,添了几分清雅利落。
“我想到附近的市集看看,”林清音解释道,目光落在沈墨固定的左臂上,“一则采购些补充的药材,你的伤需要换药了。二则……或许能探听到一些消息。”她深知沈墨的谨慎,补充道,“就在附近,不走远。”
沈墨看着她眼中不容动摇的坚持,沉默片刻。将她禁锢在客栈并非良策,而她的医术,确实是目前获取信息、甚至建立掩护的绝佳途径。“我与你同去。”他沉声道,语气不容置疑。
两人一前一后走入客栈附近的一条繁华街市。晨光熹微,空气中弥漫着早点摊贩的香气、泥土的湿气以及各种药材、干货混杂的独特味道。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孩童嬉闹声交织成一曲生动的市井交响。
林清音似乎对这样的环境颇为适应,她步履轻盈地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时而驻足查看药材成色,时而与摊主低声交谈几句。她问询药材时,言语精准,目光如炬,寻常商贩丝毫不敢怠慢,更无法以次充好。沈墨则始终保持在她身后三步左右的距离,看似随意,实则全身肌肉紧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将所有可能接近林清音的人都纳入监控范围。
他的目光偶尔会落在前方那抹碧色身影上。看着她与摊主从容交流时微侧的头颈,看着她检查药材时纤细白皙的手指,看着她因找到一味所需药材而眼中微露的欣然……这一切,与他过往十年血雨腥风、刀头舔血的生活截然不同,带着一种温暖的、烟火人间的质感。一种陌生的、想要守护这份安宁的念头,在他心底悄然滋生,与他惯有的冷静警惕交织在一起,让他心绪复杂。
行至一处相对宽敞的十字路口,林清音见人流聚集,便寻了一处干净的台阶,将随身携带的一块素布铺开,把几样常见的应急药材摆放出来,并未吆喝,只是静静等待。她“素手医仙”的名声尚未传开,此举更像是一种试探。
起初并无人在意。首到一个抱着孩童、满面焦急的妇人经过,那孩子面色青紫,呼吸急促,显然是异物卡喉。周围人七嘴八舌,却无人懂得施救。林清音见状,立刻起身。
“让我看看。”她声音温和,自带一股让人信服的力量。
妇人如同抓住救命稻草。林清音迅速检查,手法娴熟地将孩子倒提,巧劲拍打其背心。只听“噗”一声,一颗圆溜溜的果核从孩子口中吐出,孩子随即哇哇大哭起来,面色也渐渐转红。
“神医!谢谢神医!”妇人喜极而泣,连连道谢。
这一幕落在周围百姓眼中,顿时引来了更多关注。很快,一个捂着腹部、面色惨白的苦力模样的汉子被同伴搀扶过来,说是昨夜开始便腹痛如绞。
林清音让他坐下,三指搭上其腕脉,凝神细诊。片刻后,她收回手,从药箱中取出银针,语气平稳:“是急性肠痈(阑尾炎)。我先为你行针止痛,再开一剂药方,速去抓药煎服,或可免于刀兵之苦。”
银针在她指尖仿佛有了生命,精准刺入穴位。那汉子起初还咬紧牙关,几针下去,额头的冷汗渐消,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来,惊异道:“不……不痛了!真神了!”
林清音低头书写药方,沈墨则如同沉默的护卫,立在人群外围。他注意到,随着林清音显露医术,围观人群中,除了寻常百姓,也混入了一些目光闪烁、气息与常人不同的身影。有昨日见过的漕帮打扮的闲汉,也有几个看似普通、但眼神锐利、下盘沉稳的劲装男子。
就在这时,一阵蛮横的推搡从人群外传来。
“让开!都让开!挡了我们家公子的路,找死吗?”
几个家丁模样的壮汉粗暴地分开人群,簇拥着一个衣着华贵、面色倨傲的年轻公子哥走了进来。那公子哥手持折扇,目光轻佻地扫过正在书写药方的林清音,最后落在她覆面的轻纱上。
“哟,听说这儿来了个女神医?隔着面纱,如何‘望闻问切’啊?”他语带戏谑,用扇子去挑林清音的轻纱,“让本公子瞧瞧,是不是真有几分姿色,敢在此招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