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逆流1990 > 第94章 转战内需(第1页)

第94章 转战内需(第1页)

出口受阻的剧痛尚未缓解,金融风暴的寒意己经开始更深入地渗透至国内经济的毛细血管,带来持续的紧缩与不安。林凡深知,仅仅将出口产品简单改造后内销,只能解一时之渴,绝非长远之计,甚至可能因水土不服而再次受挫。要真正抵御这场漫长寒冬,必须在“内需”二字上做足文章,进行一场深刻的、战略性的、关乎生存根基的全面转向。

在又一次气氛凝重的危机应对小组扩大会议上,林凡首次系统性地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的内需战略核心方针,为集团指明了方向。

“所谓的‘深挖洞’,是指我们要彻底放下身段,下沉渠道,深入到国内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过去被我们习惯性忽视的三西线城市、县镇乃至广阔的农村市场,那里有着我们想象不到的庞大消费潜力和韧性。”林凡站在白板前,目光灼灼,语气坚定,“而‘广积粮’,则是指我们要沉下心来,开发出真正适合国内不同区域、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丰富我们的产品线,打造出几个能在内需市场站稳脚跟、叫得响的‘拳头产品’。这两点,缺一不可!”

“过去,我们的眼光总是不自觉地盯着国外,觉得出口订单量大、利润高、结算爽快,操作起来似乎也‘省心’。但现在,情况剧变!外部市场风雨飘摇,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庞大而稳定的国内市场才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汪洋大海里确保我们不翻船的压舱石!”林凡的声音铿锵有力,在寂静的会议室里回荡,“因此,我们要把开拓国内市场,从‘应急的权宜之计’提升到‘集团未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战略’高度!这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战略方向一经明确,一场轰轰烈烈的、自上而下的“转战内需”运动在林凡实业集团内部全面铺开,各部门迅速被动员起来。

一、渠道下沉:“毛细血管”计划

营销总监孙浩领命后,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发动了一场名为“毛细血管”的渠道深度下沉战役。他将原本相对集中在重点城市的庞大销售团队重新打散、编组,依据地域划分,组建成若干个精干的“区域市场开拓小分队”,并下达了明确的军令状。

任务目标清晰而艰巨:不再仅仅盯着省城、地级市的大型百货商场和主流批发市场,而是要求所有销售人员必须背上沉甸甸的产品样品,坐上拥挤的长途汽车,甚至蹬上自行车,深入偏远县城、乡镇,乃至村落,去地毯式拜访那些过去根本看不上眼的供销社网点、个体批发部老板、街头巷尾的小卖部店主,甚至是集市上摆摊的摊贩。他们要做的,就是让“林凡”这个品牌渗透到这些市场的“末梢神经”。

这个过程异常艰苦,远超预期。许多乡镇渠道商观念普遍保守,对新品牌接受度低,习惯于销售本地小厂产品或几个深入人心的老牌子,对外来品牌充满疑虑和排斥。

“你们林凡的东西?没听说过…价格还比本地的贵点,不好卖吧?我们这小地方,认熟不认生啊!”类似的话语,成了销售人员们最常听到的“开场白”,冰冷而现实。

更棘手的是,不少地方市场被当地盘踞多年的“地头蛇”厂商或批发商牢牢垄断,关系盘根错节,外来品牌想要分一杯羹,阻力重重。

销售人员们常常风餐露宿,住条件简陋的小旅馆,吃街边摊,吃闭门羹、遭白眼、被敷衍更是家常便饭,士气一度低落。

林凡密切跟进一线反馈,得知这些困难后,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召集核心团队,果断调整策略:

1。推出强力渠道激励政策:对于新开发的乡镇级经销商,特别是首批愿意尝试的“种子客户”,给予更大幅度的优惠首次进货价、提供一定额度的铺货支持(如免费陈列架)、甚至大胆承诺一定比例的滞销品可享受调换货服务,最大程度降低他们的入门门槛和经营风险,解除后顾之忧。

2。快速响应,推出差异化产品:针对乡镇市场消费水平普遍不高但需求真实的特点,研发和生产部门被紧急调动,迅速开发并推出一些简化包装、降低非核心成本但严格保证基础品质和食品安全性的“经济型”产品线,主打“物美价廉”、“实惠耐用”,精准匹配当地购买力。

3。内部协同,借助“惠万家”品牌势能:林凡亲自协调,要求集团旗下所有“惠万家”连锁超市门店,无论大小,必须在店内最醒目的位置(如入口处、收银台旁)设立专门的“林凡食品专柜”,进行规范化陈列和重点推介,形成强大的品牌示范效应和消费引导,以此辐射和带动周边小型渠道的信心与销售。

4。坚定执行人海战术+持久战策略:林凡在销售动员大会上亲自为团队鼓劲:“一次谈不下来,就谈两次、三次!十次不行就二十次!这次只进一件货,也是巨大的胜利!积小胜为大胜!我们要用诚意、耐心和韧劲,像水滴石穿一样,一点点渗透进去,把毛细血管打通!”

二、产品创新:“国民系列”研发

林凡深谙市场之道,他明白,渠道固然重要,是血管,但产品才是根本,是血液。没有真正适销对路、能满足消费者核心需求的产品,再好的渠道也是无源之水,难以持久。他亲自挂帅,给研发部门和食品生产厂下达了死命令:立即抽调精兵强将,成立“国民产品研发项目组”,集中火力,针对内需市场,尤其是广大普通工薪家庭和乡镇市场的实际需求,开发全新的、接地气的产品系列。

“研发思路必须转变!”林凡在项目启动会上敲着桌子强调,“不要老是盯着那些高端、花哨、华而不实的东西!那只是少数人的市场。我们要开发的,是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每天都能消费得起、愿意买、喜欢吃、并且觉得实惠划算的‘国民产品’!想想看,一日三餐离不开的酱油、醋、基础调味品;大人小孩都喜欢的传统糕点;价格亲民又好吃的糖果;耐储存、能当干粮的饼干、方便食品…这些不起眼的品类,才是真正拥有海量需求的广阔天地!”

他进一步为研发团队指明了具体方向:

1。口味彻底本土化:完全抛弃过去为迎合东南亚市场而设计的偏甜腻口味配方,坚决回归中式传统风味,研发符合国内大众口味的咸香、酥脆、咸甜适中、酱香浓郁的产品,让味道回归“家乡味”、“妈妈味”。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