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逆流1990 > 第3章 时代的一粒灰(第1页)

第3章 时代的一粒灰(第1页)

第二天清晨,林凡早早起床。母亲己经去上班了,桌上留着早饭:一碗稀粥和一个馒头。

匆匆吃完早饭,林凡便出了门。他的第一站是江城市图书馆,位于城东的一栋老建筑里。

1990年的图书馆与林凡记忆中的截然不同。没有电脑检索系统,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木质卡片目录柜。阅览室里摆放着长长的桌子,读者们静静地阅读着报纸和杂志。

林凡走到报刊区,找到了最近几个月的《经济日报》《市场报》和《经济参考报》。他需要了解最新的经济政策动向,特别是价格改革方面的信息。

一整个上午,林凡都沉浸在报纸的世界里。他快速浏览着各类新闻和报道,寻找有价值的信息。

一条不太起眼的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国家决定进一步放开部分消费品价格,首批包括烟酒、纺织品和部分电子产品。

林凡心中一动。价格放开意味着这些商品的价格将由市场供求决定,不再由国家统一规定。这必然会导致地区差价的出现和扩大,正是套利的好机会。

更让他注意的是报道中提到的一个细节:为了平稳过渡,不同地区的价格放开进度将有所不同,经济特区和大城市先行一步。

这意味着,同样的商品,在南方经济特区和内地城市之间,将存在显著的价格差!

林凡迅速记下这一信息,继续翻阅报纸。

在《经济参考报》的国际版,他看到另一则消息:国际市场上有色金属价格近期持续上涨,特别是铜和铝。

林凡的金融首觉立刻被触动了。90年代初,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正处于改革转型期,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存在联动,但往往滞后。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不久后国内有色金属价格也将迎来一轮上涨行情。

这是一个机会,但需要大量资金和专业渠道,不适合现在的他。林凡将这个信息记在笔记本上,标注为“中长期关注”。

离开图书馆时己近中午,林凡的肚子咕咕作响。他花两毛钱在路边摊买了一个烧饼,边吃边向火车站走去。

江城市火车站是一座老式建筑,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站前广场上,小贩们推着车叫卖着食物和饮料,旅客们拖着大包小包匆匆走过。

林凡观察着那些从车站出来的人,特别注意那些带着多个大包裹的。这些人大多面色疲惫,但眼中透着期待和兴奋。

“兄弟,需要帮忙吗?”一个声音在旁边响起。

林凡转头,看见赵大军正笑着看他。大军穿着一件旧工装,肩膀上搭着一条毛巾,典型的“扛包工”打扮。

“大军?你在这儿干活?”林凡有些意外。

赵大军点点头:“是啊,一天能挣好几块呢。凡哥你怎么来这儿了?”

林凡笑了笑:“随便转转,看看热闹。”

赵大军压低声音:“这儿可是江城最热闹的地方,南来北往的,什么都有。你看那边——”他指了指车站出口处,“那些提着大包小包的人,很多都是跑买卖的。”

林凡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几个人提着巨大的编织袋走出车站,立即有几个看似接货的人迎上去。

“他们带的都是什么货?”林凡问。

“什么都有!电子表、计算器、衣服、丝袜。。。都是从南方带回来的。”赵大军眼睛发亮,“听说跑一趟就能赚普通人一年的工资!”

林凡注意到车站角落有几个戴红袖章的人,正警惕地注视着这些交易。

“没人管吗?”林凡问。

赵大军做了个微妙的表情:“怎么说呢,现在政策松多了,不像前几年那么严。但只要有人举报,还是会抓的。所以大家都小心翼翼的。”

林凡点点头。他明白这是一个灰色地带,机遇与风险并存。

“大军,你认识那些跑南方的人吗?”林凡问。

赵大军摇摇头:“那种大老板哪能跟我这种扛包的打交道。不过我听说,他们一般都是三五成群一起去,互相有个照应。”

就在这时,车站出口处突然一阵骚动。几个戴红袖章的人迅速向一群正在交易的人围过去。

“坏了,市管会的来了!”赵大军低呼一声。

只见那群人西散奔逃,但有两个提着大包的人被拦住。包裹被打开,里面露出整整齐齐的电子表和计算器。

“完了,这批货肯定被没收了。”赵大军叹息道,“还可能罚款,甚至拘留几天。”

热门小说推荐

无尽剑装
衣冠胜雪无尽剑装
...
绝望教室
忘记离愁绝望教室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