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王秀才一时没反应过来。
“就是家主亲自搀扶着,满头白发,但精神很好的那位老人家!”
王秀才浑浊的思绪被宋河这股急切的情绪带动,努力回忆起来。
“哦……哦!你说的是李探花!”
他想起来了,“那可是咱们青州,不,是整个大雍朝都鼎鼎大名的人物啊!”
有门!
宋河心中狂喜!
他追问道:“先生,您快跟我说说,这位老李探花,到底是什么来历?”
王秀才虽然不知道宋河为何突然问起这位大人物,但看到他眼中那不肯放弃的火焰,自己那颗濒死的心,似乎也被感染,重新燃起了一丝微弱的希望。
他定了定神,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缓缓道来。
“这位探花老爷,单名一个‘渔’字,号‘渭滨’,人称老李探花。”
“他可不是一般的读书人。那是咱们大雍朝,建隆三十二年的科举探花郎!真正的天子门生!”
王秀才说起这位传奇人物,语气中不自觉地带上了深深的崇敬。
“李公入仕之后,平步青云,官至内阁大学士,兼任太子太傅。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权倾一时!”
“什么?”宋河大吃一惊。
他本以为只是个考中过探花的乡绅名儒,没想到竟然是曾经的朝堂巨擘,帝师级别的人物!
这种级别的大佬,怎么会回到青州这种地方来?
王秀才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叹了口气:
“可惜,后来因为在‘国本之争’中,站错了队,触怒了当今圣上,这才被罢官,致仕还乡。”
“虽说是致仕,但明眼人都知道,那是被贬回来的。圣上念及他曾是帝师,又是三朝元老,才没有深究,给了个体面。”
“原来如此。”宋河了然。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即便被罢官,这种人物的声望和隐形影响力,也绝不是宋缺一个地方豪族家主能比拟的。
“李公回到青州后,便深居简出,闭门谢客。”
“他生性孤高,不喜应酬,这些年想登门拜访,求他一字墨宝,或是求他指点门路的人,能从他家门口排到城外去。”
王秀才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但能见到他的人,寥寥无几。”
“据说,除非是真正百年一遇的少年英才,否则,就算是知府大人亲自上门,也多半是吃闭门羹。”
“他最看不上的,就是那些靠着家世背景,肚子里却没半点墨水的膏粱子弟。”
听到这里,宋河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不怕你要求高,就怕你没要求!
如果老李探花爱财,他一个穷小子,就算把家底掏空也入不了对方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