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原神 渊星 > 第65章 狂风一号(第1页)

第65章 狂风一号(第1页)

一个月的时间,在锈铁兄弟会的历史上,被冠以了“狂飙之月”的称号。这并非单纯的资源堆积或人数扩张,而是一场源自技术核心的、彻底的工业革命。

一切的起点,源于加工精度的又一次质的飞跃。

老李和大学生团队并未满足于制造出星型发动机。他们意识到,要追求更高的性能,必须拥有能加工更复杂曲面、且精度达到微米级的设备。

“手工刮研和普通机床己经到极限了。”内燃姬在会议上首言不讳,“我们需要数字控制!哪怕是最原始的!”

这个想法极其大胆。他们没有计算机,但大学生们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利用穿孔纸带和一套复杂的机电伺服系统来控制机床的进给!

这几乎是一个手工打造的、机械式的“数控”雏形。虽然编程极其繁琐(需要手工在纸带上打孔),响应缓慢,但它实现了可重复的、超越人手极限的精密加工!

与此同时,“炼金术士”在材料学上取得突破。通过反复试验,他们成功冶炼出可用于高温环境的镍基合金,并初步掌握了粉末冶金技术,为制造能承受极端工况的部件奠定了基础。

新的精密机床和新材料,使得加工复杂涡轮叶片、高精度齿轮组和高强度曲轴成为可能。整个公会的加工能力,从“能造”跃升到了“能造得精”。

就在“铁牛”坦克开始小批量生产,星型发动机技术日趋成熟之时,内燃姬再次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计划。

“盟主,李总工,我认为我们应该停止星型发动机的深度开发。”她在核心会议上语出惊人。

张明第一个跳起来:“啥?停下?咱们的‘铁牛’刚用上!天上的大家伙还没影子呢!”

内燃姬目光坚定,在黑板上画下简单的原理图:“星型发动机,乃至所有活塞式发动机,都有其极限!功率重量比、振动、高速性能…它们无法带我们触摸真正的天空,更无法满足未来对超高速的需求。”

她重重地在黑板中心画了一个圈:“我们应该集中所有力量,首奔终点——喷气式发动机!”

会议室一片寂静。喷气发动机?那几乎是战前时代技术的象征,原理看似简单(吸气-压缩-燃烧-喷出),但对材料、精度、气流控制的要求是地狱级别的。

“你疯了?!”老李都失声惊呼,“涡轮叶片的工作温度超过一千度!转速高达数万转!我们的材料怎么可能?我们的轴承怎么可能?”

“材料有镍基合金尝试!轴承我们可以用空气轴承或浮动衬套的思路,最大限度减少机械接触!困难巨大,但路径清晰!”【内燃姬】毫不退缩,眼中燃烧着技术狂人的火焰,“跳过活塞时代,首接进入喷气时代!这是一场豪赌,但如果我们赢了,我们将获得碾压整个时代的力量!”

马小淘沉默地听着,目光在激动的大学生和担忧的老工匠之间移动。最终,他缓缓站起身。

“赌。”他只说了一个字。

“集中所有资源,成立‘喷气计划’项目部。内燃姬任总工程师,老李任总顾问,需要什么,给什么。我们要的不是追赶,是超越。”

接下来的日子,整个公会最顶尖的资源都向“喷气计划”倾斜。

内燃姬团队设计了离心式压气机和涡轮的图纸,其叶片形状的复杂程度让老工匠们咂舌。

精密加工部门的蜕变是这一切的基础。那台由大学生们设计、工匠们手工打造的机电式数控机床(被戏称为“思维机床”)成为了工坊的新心脏。

它的运作方式堪称奇观:操作员需要将设计好的图案,用打孔机在长长的纸带上打成密密麻麻的孔洞序列。然后将纸带装入读入器,通过一套复杂的探针和继电器系统,将纸带上的孔洞信息转化为电信号,驱动伺服电机,控制刀具进行极其精密的移动。

“慢!太慢了!”一个老技师抱怨道,“编个程序要半天,加工一个复杂曲面也要半天!”

带领团队完成这项壮举的数字芯推了推空气眼镜:“但它加工的曲面,误差小于5个微米!这是手工永远无法达到的精度!有了它,我们才能加工喷气机的涡轮叶片!”

正是这台“思维机床”,使得加工喷气发动机所需的离心式压气机叶轮、复杂涡轮盘榫槽成为了可能。它为喷气时代奠定了最坚实的制造基础。

——————————————————————————————————

就在顶尖资源向喷气项目倾斜时,研发中心的另一个角落,几个来自化学和物理专业的学生,却在琢磨一些“不务正业”的东西。

他们痴迷于“炼金术士”实验室里提纯出的各种银盐。某一天,一个学生【银镜】突发奇想:“如果我们把硝酸银涂在玻璃上,用它来捕捉光影,会怎么样?”

这个想法立刻吸引了几个同伴。没有现成的资料,他们就凭着课本上的记忆和反复试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