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周皇朝怎么样 > 第7章 深耕谋局志凌云(第1页)

第7章 深耕谋局志凌云(第1页)

一、百日砥砺谋宏业

陈琅并未将外界的窥探放在心上,他宛如一头蛰伏的猛虎,在李家村展开了为期百日的深耕细作。陈磊如同忠诚的小跟班,紧紧追随陈琅的脚步,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布局之中。

每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陈琅便会在昏黄的油灯下,专注地摆弄着算筹与账本。粗麻纸上,密密麻麻地画满了各种表格,华勉官仓的回购价、他与庄户商定的大宗价以及市场上的散户价,三种价目条理清晰。算筹在他灵活的手指间不断变换排列,发出轻微的碰撞声,仿佛是他指挥千军万马的号令。陈磊则在一旁全神贯注地看着,眼神中满是求知的渴望。

“磊弟,你看。”陈琅指着账本上的数字,同时用算筹演示着运算,耐心地讲解,“若以义仓的回购价为杠杆,不出三十日,我们便可获利三百两。但华勉此人老谋深算,我们切不可操之过急。”陈磊认真地点点头,将陈琅的每一句话都铭记于心。

白日里,陈琅换上朴素的旧布衣,挽起裤腿,深入田间地头。他并未追求那些惊世骇俗的发明创造,而是将目光聚焦在最寻常的耧车之上。当时的耧车存在着播种过浅且容易漏种的弊端,陈琅为此琢磨了多日。经过反复试验,他在镇压轮上加了一块铁板,又巧妙地将单槽改成双槽交错下种。在整个改进过程中,陈磊始终在旁协助,递工具、打下手,忙得不亦乐乎。

“试试这个。”陈琅将改良后的耧车交到周老汉手中。周老汉半信半疑地开始试用,等到出苗时,他惊讶得合不拢嘴——不仅苗出得格外整齐,而且比往常稠密了三成!

“陈先生真是活菩萨啊!”周老汉满心感激,带着全村人前来道谢,非要为陈琅立一块长生牌位。

“立牌位就不必了。”陈琅微笑着婉拒,“大家能多打些粮食,比什么都强。”说着,他取出几袋新培育的粟种,“这是晚熟品种,耐旱性强,大家不妨试试。”

村民们接过种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从那以后,陈琅在李家村的威望如日中天,他说的话,村民们奉为圭臬。陈磊看着村民们对陈琅的敬重,心中对义兄的敬佩之情愈发深厚,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像义兄一样有勇有谋。

陈琅还盯上了汴水这条重要的交通命脉。每隔五日,在夜深人静的三更时分,他便会前往村外的芦苇荡。那里停泊着一艘不起眼的乌篷船,船头坐着一个精瘦的汉子,此人正是漕帮的“水猴子”。陈磊得知此事后,主动请缨陪同陈琅前往,陈琅思索一番后,同意了他的请求。

“陈先生,今日有三船江南新米,在码头被克扣了‘损耗’。”水猴子递过来一个酒葫芦,“三成的价格,您要吗?”

“要。”陈琅从怀中掏出一匹江南细布,“这块布换两船,剩下的记在账上。”

水猴子眼睛一亮,这细布在汴京能卖出个好价钱。他接过布,压低声音说道:“最近上面查得紧,枢密院的人在彻查漕运贪腐。”

陈琅心中一动:“枢密院?”

“听说与北汉交战,军中缺粮严重。”水猴子灌了一口酒,“先生要是有门路,这可是个大买卖。”

陈琅没有立刻回应,望着乌篷船渐渐消失在夜色之中,心中己然开始谋划。北汉、战争、缺粮……这些信息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与那张“猛油火柜”的图纸逐渐重叠。陈磊在一旁静静听着,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但他明白,这必定是关乎重大的事情。

百日时光转瞬即逝,陈琅的努力获得了远超预期的回报。他不仅按时向官仓缴纳了三成利税,分文不少,还主动给农户的粮价提高了一成,并赠送了新的粟种。平价粮的持续稳定供应,让他牢牢地赢得了民心。

更为关键的是,他手中己经积攒了一千两现银。这些银子堆放在屋角,宛如一座小山,闪烁着冰冷而的光泽。

二、银台奠基展宏图

陈琅用这些银锭构筑起的根基,远比表面看上去更为深厚坚实。

在粮业方面,他果断买下了三处废弃的粮仓,随后雇人深挖地窖。地窖的墙壁被细心地糊上石灰,密不透风,宛如一座坚固的堡垒。万石粮食被妥善贮藏其中,连老鼠都难以钻进去。李二望着那堆积如山的粮食,激动得双手不停地搓动:“先生,这些粮食足够全村人吃上三年了!”

“不够。”陈琅微微摇头,目光坚定而长远,“若遭遇战事,这点粮食不过是杯水车薪,连塞牙缝都不够。”

在人脉拓展上,通过“水猴子”的牵线搭桥,陈琅给漕帮盐路副头目送上了百两银子,成功换来一块刻有水波纹的铁牌。“凭借这块铁牌,我们能在黄河沿线的盐栈借粮借盐。”水猴子神秘兮兮地说道,“副头目说了,先生是个明白人,日后若有大买卖,定然不会忘了您。”

陈琅轻轻着铁牌,感受着那冰冷的触感,心中踏实了许多。他深知,盐路才是真正的命脉所在。

而火器的筹备则是最为隐秘的部分。他将废弃的铁匠铺改造成了一间密室,在淬火池底铺上石板,石板之下,藏着“猛油火柜”的图纸以及硝石矿路图。他还请来一位落魄的铁匠,秘密打造着一些奇特的零件——那是他依据图纸精心改良的火器部件。

“先生,这铁管子能当作武器?”铁匠满脸疑惑,手中拿着一根两端封口的铁管。

“能。”陈琅并未多做解释,只是递过去一块银子,“按照图纸打造,别问太多缘由。”

陈磊在一旁看着铁匠打造零件,心中充满了好奇与疑惑,但他深知义兄做事必有其深意。于是,他主动承担起为铁匠和陈琅传递消息、采购材料的重任,确保火器打造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扬扬地飘落。陈琅独自一人来到村口的古槐下,挖出一个小陶瓮,里面装着他悉心培育的“越冬耐湿粟”新种。他在瓮口插上一支嫩绿的禾穗,又立起一块木牌,上面赫然写着:“若陈家倒,焚此以绝种。”

这话听起来决绝狠厉,村民们却将其视为神谕。孩子们自发轮流守护在古槐旁,不许任何人靠近。在他们心中,陈琅就是能带来丰收与希望的神明,而那禾穗,便是神明的信物。

陈琅站在山坡之上,遥望着汴梁的方向。细密的雨丝打湿了他的发梢,他却浑然不觉。身后是如山的万石粮食,是连接南北的漕运要道,是万千百姓的衷心拥护,还有那即将崭露头角的火器力量。

他从袖中摸出一块银锭,冰冷的棱角硌着手心。“此金沾尽鼠啮尘,来日洗作通天阶。”他低声呢喃,声音被风裹挟着,消散在茫茫雨幕之中。

转身下山时,他的脚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有力。李家村仅仅是他征程的起点,汴京,才是他施展抱负的广阔战场。那里有波谲云诡的朝堂争斗,有烽火连天的南北战事,有他实现宏图大志的舞台。而陈磊,也将与他携手并肩,共同迎接即将到来的狂风骤雨。

此刻的汴梁城中,一场更为猛烈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枢密院的密探己经察觉到清河县粮市的异常动向,华勉收到了来自京城的密信,王继勋则在狱中等待着最终的判决。所有人都未曾料到,那个从李家村走出的书生,将会给这个动荡不安的乱世,带来翻天覆地的变数。

风,己然呼啸而起。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