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二太太从此偃旗息鼓。
至于苏三太太那里,苏邀压根连去也没去过。
该说的能说的都已经说过了,她们前世今生都没什么母女缘分,如果事她死了,想必苏三太太不仅要跳起来鼓掌,还要由衷的说上一声死得好。
她们之间实在已经没什么话可再说,她也不在意苏三太太再多恨她几分。
倒是苏三老爷又跟苏三太太大吵了一架。
不过苏三太太本来就常年在小佛堂了,没人在意她到底生气不生气。
反正苏三老爷自己现在对于苏桉的死是没什么情绪的。
看着京城最近的腥风血雨,他也实在生不起什么情绪来-----魏家男女老少全都下了大牢,过不多久听说就死了好几个,至于抓邵文勋,更是牵连出了不少人,包括当年跟忠勇侯府和长平侯福亲近的几户人家,没有一个是善终的。
若是苏邀没发现苏明清跟苏桉回了京城,现在被灭门的就不是魏家和徐家,而是他们自己了。
他不仅没有什么怨忿,还主动出面揽下了苏明清跟苏桉的丧事,忙忙碌碌的搭起了灵棚停放灵位,操办起了丧事。
越是如此,就越是显得苏家可怜,遇上这样的事都能忍气吞声至此,可见苏家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
外头人唏嘘感叹,隐约还有传言,说就连当年苏三太太之所以抱错孩子,也都是因为被徐家追杀导致的。
第374章一百七十三拿捏
这样的传言一开始还只是传言,等到后来,逐渐已经成了人人都认定的事实。永定伯当年也是跟宋翔宇一样,是元丰帝最初的那批亲信,一朝被人算计,自己丢了性命不说,连带着苏家也没落,变得门可罗雀,何其令人惋惜。
越是这样,刑部那边的案子审的就越发如火如荼。
等到时间逐渐进了八月,眼看着满城都飘起了桂花香,刑部上下人等终于能够松一口气------高平终于将案子审完了,把所有的文书整理成册递交御前。
一只靴子落了地,人人都在翘首等着另一只靴子也落地,可元丰帝却又忽然像是忘了这件事,在这期间,连先皇后的冥诞,也并未见他召见苏老太太。
好像他对于苏家的冤屈也不是那么的反应激烈,最近提起先太子的次数又少了。
人人都不免在心中揣测,难不成元丰帝又后悔了?
也是,虽然他已经在围场案后两年召回太子,允太子自辩,但是贬谪太子却也是他的决定,若是要给太子翻案,岂不是在推翻他自己之前的决定,证明他自己错了?
可越是风平浪静,大家心里越是紧张,连平时最爱闹事的言官也没有盯着这事儿不放的。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元丰帝跟前的大太监夏公公亲自到了苏家,宣召苏老太太进宫。
消息传到庞贵妃耳中,她翘起了嘴角,微微眯起了眼睛:“忙活了这么几个月,终于到了这一天了。”
静姑默不作声的捧了一琉璃盏的葡萄上来,见状就轻声道:“圣上安静的太久了,事情不知道是否有变……”“那就要看苏老太太在御前如何应对了。”庞贵妃很能理解元丰帝这段时间的心态变化,愧疚自然是愧疚的,但是他到底是个皇帝。这世上多的是死要面子的人,哪怕一些一无是处的男人,尚且还为了那点儿可怜的自尊心时常死要面子,死不认错,何况是皇帝呢?
她想了想,目光放在那串葡萄上,吩咐静姑:“有什么消息,就及时进来报给我。”
静姑答应了一声,招呼了宫女上来添了香片进香炉里去,又将帷幕都卷起来,才转过头道:“不过娘娘也不必太忧心,苏老太太这口气憋了十几年,事情已经做到了如此地步,没道理最后这一步会砸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庞家作壁上观,当然是十分乐于看见庄王跟苏家宋家撕得昏天黑地的。
当然,这两者之间,庞家又更倾向于苏家和宋家打赢。
毕竟死人也只有死后那点儿哀荣,哪怕让太子翻案了又如何?人都死了,死人比活人要好对付的多。
但是庄王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