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创始人沃尔特?克朗的照片格外醒目。
此人年约六十,满头银发,眼神锐利,嘴角总是挂着若有若无的微笑。
背景资料显示他早年靠投资科技公司发家,十年前突然转型航天领域,以“小行星资源开采”为名募集了超过20亿美元资金,却在项目启动初期突然宣布暂停,公司也随之沉寂,首到近期突然重启。
“这个克朗不简单。”
林凡指着资料上的资金流向记录。
“十年前募集的资金,有近10亿美元去向不明,既没有用于航天设备采购,也没有返还给投资人,更像是被秘密挪用了。”
“而且他的社交圈里,有三个名字与‘提丰’影子委员会的失踪成员高度吻合,这绝不是巧合。”
“要不要首接通过国际刑警施压?以‘涉嫌资助恐怖组织’的名义调查他们?”
情报负责人建议。
林凡摇摇头。
“不行,‘星轨探索’在欧洲有深厚的政商关系,没有确凿证据,贸然施压只会打草惊蛇,甚至可能被他们反咬一口,影响后续行动。”
“我们需要更隐蔽的方式。”
接下来的一周,林凡启动双线行动。
一方面,通过欧盟航天局的合作渠道,以“太空安全审查”为由,要求“星轨探索”提交此次任务的详细计划,包括目标区域、航天器参数、任务流程等。
另一方面,让技术团队尝试渗透公司的内部网络,获取更多机密信息。
然而,官方渠道的沟通异常艰难。
“星轨探索”以“商业机密”和“技术专利保护”为由,只提交了一份模糊的任务大纲,声称此次是前往小行星带的“采矿勘探”,目标是一颗富含镍铁合金的小行星,与柯伊伯带的可疑小行星相距超过3亿公里,明显是烟雾弹。
网络渗透也遭遇顽强抵抗。
公司的防火墙采用了军工级别的加密技术,技术团队连续攻击三天,只突破了外围服务器,获取到一些无关紧要的员工考勤和设备维护记录,核心数据库根本无法触及。
“他们的网络防御体系很专业,像是有军方背景的人在维护。”
阿凯无奈地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