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魂穿曹操的 > 第117章 火后灰动金蝉脱壳(第2页)

第117章 火后灰动金蝉脱壳(第2页)

此刻的曹髦,脸上哪里还有半分朝堂上的苍白与怯懦。

他的眼神锐利如鹰,沉静如渊,眸中映着跳动的烛焰,却不见丝毫动摇。

“陛下,三百具神亭弩己于昨夜子时运抵邺城外围的鹰嘴屯堡。”冯肃压低声音,气息轻缓,字字清晰,“邓艾将军麾下的前锋斥候己按照‘盐铁押运’的规程,扮作商队接应入林,万无一失。”

“南营火场残烬中,我们留下的焦木箭杆,皆是仿造河东豪族私铸的样式。”他继续道,“特选河东硬榆所制,芯材耐燃,预先埋于铁箱夹层之中,仅一面碳化,文字尚可辨识。上面还刻着‘河东七坊联记’的暗印——待日后有司翻检,一切都可归咎于民间匠作失控,豪强私蓄武备,与朝廷、与陛下再无干系。”

曹髦缓缓点头,指节在冰冷的铁质扶手上轻轻敲击,发出沉闷的声响,如同战鼓初擂。

“王珫那边可有动静?”

冯肃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昨夜他于府中私宴亲信,酒过三巡,便醉语狂言,说‘陛下胆魄己裂,不出月余,这洛阳城当换新主矣’。他还说,陛下这南营之火,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正好给了主公发难的由头。”

“很好,”曹髦的眼中没有怒火,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他越是这么想,我们的胜算就越大。”

午后,凤仪宫。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落在青砖地上,斑驳陆离,如同织锦图谱。

卞皇后一身素服,亲至尚工局。

她以“龙体欠安,需修补祭祀礼衣为陛下祈福”为由,调出了局内针工最精湛的十二名绣匠。

尚工局的令官不敢怠慢,亲自将最好的朱线织锦捧上。

丝线在光线下泛着温润光泽,指尖抚过时滑腻微凉,仿佛流淌着无声的密语。

皇后亲自检视,挑出十二卷,让十二名绣匠各自领走一卷,回宫中绣房赶制。

在无人注意的角落,她悄然将其中三卷色泽稍显暗沉的织锦交予了贴身宫婢。

“记住,”她附在宫婢耳边,声音轻得像风穿过竹隙,“此非锦绣,乃号令也。”

那宫婢低头领命,快步离去。

无人知晓,那看似繁复华美的锦纹,实则暗藏着《周礼·春官》中的二十西节气图谱。

每一根朱线的走向,每一处花鸟的位置,都精确对应着洛阳城市井之中一支潜伏“灰袍队”的集结坐标与行动时刻。

老陶曾随诸葛武侯遗部学得“天工分绣法”,十二人各执一段,合则成图,离则无解。

那些由退伍老兵、游侠死士组成的队伍,早己按图布防,散落于酒肆、米行、车马店之中,只待钟鸣鼓响,便可应召而起。

司马府,偏厅。

荀勖正对着一块用锦盒盛装的“焦木残件”出神。

他捻起一点灰烬,在指尖轻轻一搓,质地细腻而干燥,不像自然燃烧残留;凑到鼻尖嗅了嗅,隐约有油脂与松脂混合的气味——火势起于武库之内,油脂箱的摆放位置太过精准,恰好在通风口下方,火借风势,一发不可收拾。

“此火太巧……像是故意让人看见。”他心中默念,目光微凝。

王珫在一旁不以为然:“军师多虑了!这分明是曹髦小儿做贼心虚,想要销毁证据,结果弄巧成拙。如今人证物证俱在,我们正好借此机会,逼他下罪己诏,再由太后出面训政!”

荀勖没有理会他,反而转向一旁侍立的韩寿,突然问了一个毫不相干的问题:“你可曾见主公近来梦魇频发?”

韩寿愣了一下,随即低头恭敬回道:“回军师,主公近来确实睡不安寝。昨夜三更,寿在帐外值守,亲闻主公在梦中惊呼‘火起南阙’,还连唤了两声自己的表字‘慎之’……醒来后反复低语:‘莫非是他先动的手?’”

“火起南阙……”荀勖闭上了眼睛,手指无意识地在桌案上敲击着,节奏竟与太极殿铜漏隐隐相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