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魂穿曹操的 > 第37章 谁在给死人点将(第2页)

第37章 谁在给死人点将(第2页)

荀勖闭眼,深吸一口气,鼻腔中仍残留着火漆的松香与血腥混合之气,再睁眼时,眸中只剩冰霜:“传我将令!分兵三百,由王济带领,即刻北援武库!其余人,随我死守中书省,一步也不得离开!”

三百士卒刚出东府,未及半里,街道两侧废弃窑洞与民房中,杀声骤起,如雷霆炸裂,惊飞檐角栖鸦,扑棱声划破雨夜。

陈七郎率死士如鬼魅扑出,衣衫褴褛,武器五花八门——锈刀、柴斧、猎叉,却招招夺命。

他们不攻重甲,专袭轻兵,矛尖未稳之际,短刃己割喉而过,颈动脉破裂的“嗤”声伴着温热血雾喷洒,溅在雨水中,化作粉红涟漪。

惨叫、哀嚎、兵刃相撞的火星在雨夜里此起彼伏,血腥味迅速弥漫,混着泥土的腥气,令人作呕;脚下泥泞己被血浸透,黏稠如胶,踩踏时发出“噗叽”闷响。

得手后,他们抢走兵器旗帜,如潮退去,消失于巷道深处,只留下满地尸骸与断矛。

天色微明,早起百姓惊恐发现:坊市门楼上,一杆东府军旗被倒插,旗面以血书写:“大魏讨逆军到此一游!”字迹狂放,墨迹未干,散发出浓烈的动物鲜血气味。

恐慌如瘟疫蔓延。

“天子的兵马己经破城了!”“司马家要倒了!”流言比战马更快。

消息传回东府,军心彻底动摇,当夜十余士卒翻墙逃走,杳无踪迹。

数里之外,宫城乐署深处,一盏孤灯摇曳。

裴娘枯坐案前,指尖抚过特制蜡板——那是司马师生前特许她使用的盲文记谱板,如今成了亡魂传令的媒介。

“十年了……您说女子也能执笔定乾坤。”她低语,泪水滑落,砸在凸起点阵之上,发出轻微“嗒”声,随即被木板吸收。

她模仿那熟悉的笔势:简练、雄浑、威严不容置疑。

一份“遗令”成型:“宫中有变,事不可为,诸将当以护卫陛下周全为首任,勿伤天子分毫,以全我司马氏忠名。”

她将蜡板拓印于薄绢,卷起藏入《乐经》夹层,唤来心腹小太监低语几句:“你去尚书房换一本新抄《乐经》,就说司礼监要补遗缺卷。记得亲手交到郑司隶家仆手中,不可经他人转递。”

半个时辰后,此书被送至司隶校尉郑袤府上。

郑袤正与心腹议事,拆阅典籍时“无意”发现夹层密信。

他绢布边缘细微凸点,指腹传来细密阻力,低语:“这字迹……竟与高平陵奏报上的批语一般无二。”

正沉吟,窗外忽传来《广陵散》琴音,激昂杀伐,曲至中途,戛然转为“破阵引”——那正是当年高平陵政变时,司马先帝发动的号令之曲!

郑袤猛然抬头,眼中精光一闪:“原来如此!”

他转身下令:“传令下去,城防军各守岗位,无本人将令,不得擅入宫城一步。违令者,斩!”

消息传至荀勖耳中,他怒极欲碎茶杯,忽闻雨中幽幽琴声。

是《广陵散》。

他皱眉侧耳,曲调陡转——苍凉雄浑,金戈交鸣!

“破阵引!”

他手中狼毫啪地折断,断裂声清脆刺耳,木刺扎入指腹,一丝锐痛传来。

亲兵连滚而入:“报!北街伏击得手,三百援军死伤过半,王济生死未卜!”

又一人跪地:“司隶校尉持《乐经》密信,封锁宫门,宣称奉‘大将军遗令’!”

第三人颤声道:“宫墙外百姓焚香叩首,齐呼‘先帝显灵’……有人说,云中浮现铁甲之影……”

荀勖扶案而立,指节发白,掌心残留着先前掐出的淤痕,隐隐作痛。

窗外暴雨如注,砸在屋檐上,如鼓点,如马蹄,轰鸣不绝,仿佛天地也在应和那亡魂的召唤。

那不是雨,那是无数亡魂在列阵而行,正从九泉之下,应召而来。

他缓缓转过身,目光投向墙上那副巨大的洛阳城防图——那幅他夜夜审视、指节划过街巷如抚刀锋的绢图。

东府、中书省,被他牢牢钉死在城南一隅。

三百援兵北上,陷入泥潭。

郑袤的城防军按兵不动,隔岸观火。

他看着地图上那被重重兵力拱卫的宫城,手指却不由自主地滑向了广阔的西面与北面。

那里,在狂风暴雨的遮蔽下,大片大片的区域,此刻竟是一片令人心悸的空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