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魂穿曹操 > 第9章 病榻前的假禅让(第1页)

第9章 病榻前的假禅让(第1页)

张春华端坐于密室上首,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面前的烛火摇曳,映得她脸上的皱纹愈发深邃,光影在她眼窝与颧骨间凿出深不见底的阴影。

烛芯“噼啪”轻响,一缕青烟袅袅升起,旋即被穿堂而过的冷风撕碎,如同这屋中人心头的不安。

她挥退了那名惊慌失措的家仆,室内只剩下几位司马氏的核心宗亲与心腹谋士。

死一般的寂静中,唯有窗外风声呜咽,如孤魂低语,刮过庭院枯枝,发出细碎如骨节摩擦的声响,仿佛整座府邸都在战栗。

空气里弥漫着陈年木料与药香混杂的沉闷气息,压得人胸口发紧,连呼吸都带着一丝苦涩的霉味——那是岁月与病痛共同发酵的腐朽之息。

指尖触到案几边缘,木纹粗糙,沁出微凉的湿意,像是老屋在无声地渗汗。

“眼珠肿如李,脓血不止,己经看不清三尺外的人影了。”一位族叔声音干涩地打破了沉寂,喉头滚动,仿佛每一字都从干裂的肺腑中挤出,“太医署那群废物束手无策,只说是急火攻心,旧疾复发。”他说话时,指尖微微颤抖,茶盏边缘留下一圈未干的唇印,那茶早己凉透,泛着一层灰白的浮沫,鼻尖掠过一丝微酸的冷香,令人作呕。

张春华没有说话,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那目光如寒潭深水,无声却刺骨,掠过衣袖的窸窣声、喉头的吞咽声,甚至烛火跳动的节奏都仿佛为之一滞。

她耳中听见自己血脉在太阳穴突突跳动,像战鼓闷响;掌心微汗,指甲己嵌入掌心,疼痛却遥远如隔世。

剑在,则天下慑服;剑若断,则群狼环伺。

洛阳城里那些蠢蠢欲动的宗室,那些阳奉阴违的士族,此刻恐怕都在暗中庆贺——他们等的,正是这裂隙初现的一刻。

“不能再等了。”谋士钟会向前一步,眼神锐利如鹰,衣袖带起一阵微风,烛火随之剧烈晃动,将他的影子拉长如刀,斜劈在墙上,“主公病重,国不可一日无主。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请夫人早下决断,行废立之事,拥立子元公(司马昭),以安天下人心!”

“废立?”张春华终于开口,声音冷得像冰,唇齿间吐出的每个音节都带着霜气,“说得轻巧。皇帝虽是傀儡,却是高贵乡公,是先帝亲选的血脉。名分未失,人心未丧,如何废?如何立?师儿一病,我们就立刻换掉皇帝,天下人会如何看我司马家?是看我们忠心为国,还是看我们迫不及待?”

她一连串的质问让密室内的空气更加凝重,仿佛连呼吸都成了罪过。

众人皆知,司马家要的是一个万民归心、名正言顺的“禅让”,而不是一个背负千古骂名的“篡逆”。

司马师的病,打乱了这个从容的节奏。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通报,说宫中来了天使,是皇帝遣中常侍李昭送来了御膳。

众人面面相觑,心头皆是一凛。

这个节骨眼上,小皇帝想做什么?

李昭捧着一个紫檀木食盒,亦步亦趋地走进密室,身后跟着两名小黄门。

他不敢抬头,将食盒恭敬地置于案上,尖着嗓子宣读了皇帝的口谕,无非是些听闻大将军病重,朕心焦急,寝食难安的场面话。

他的声音细如游丝,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仿佛也感知到了这屋中杀机暗涌。

张春华挥手让他退下,目光却死死盯住那食盒。

那紫檀木纹路细腻,触手温润,却无宫廷御膳房的封条,也没有尚食局的验讫印记,像一只没有身份的幽灵。

指尖其上,木面微暖,似被体温焐过,却又透着一股莫名的寒意。

她示意心腹打开盒盖,一股温热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夹杂着枣泥的甜腻与山药的微腥,竟让人一时恍惚,仿佛回到了司马师年少时府中厨房的黄昏,灶火噼啪,母亲在案前揉面,那香味曾是他最深的慰藉。

食盒内,静静地躺着一碟精致的枣泥山药糕,糕体油润,表面撒着细密的桂花,旁边压着一张素笺。

指尖触到那纸,微糙而温,仿佛还带着书写者掌心的余温,墨迹未干处,竟有一丝极淡的檀香,混着少年指腹的汗意。

“枣泥山药糕……”一位族亲失声低语,“这是大将军最爱吃的点心。”他话音未落,喉头一哽,像是被那甜香呛住了,眼中竟泛起一层水光。

张春华心头一震——这味道太熟悉了,熟悉得令人毛骨悚然。

不是毒药,而是记忆。

她记得那年先帝病重,这少年曾在灵前背诵《孝经》,声泪俱下,连老臣都为之动容……那是他第一次赢得朝野同情。

“糖衣毒药,不足为奇。”她冷笑一声,将笺纸丢在桌上,朝角落里招了招手,一条豢养在府中的细犬被牵了过来。

她夹起一块糕点,丢在地上。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