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我的芳华时代笔趣阁 > 第52章 苏翰辰(第1页)

第52章 苏翰辰(第1页)

天气彻底暖和起来,胡同两旁的槐树抽了新芽,嫩绿嫩绿的。刘峰店里的“磁带翻录”业务依旧红火,但他心里那根关于“自己下蛋”的弦,一首没松。

陈宝山从南方带回的消息更具体了些。他联系上了广州一家新成立的音像公司,对方愿意提供一批正版流行歌曲磁带试销,价格比翻录略高,但音质有保障,包装也精美。更重要的是,对方透露出合作意向,如果销量可观、未来可以考虑让“山峰电子”作为他们在北方的经销点之一。

“这是个机会,”陈宝山搓着手,眼里放光,“咱们要是能把经销权拿下来,就不光是修修补补、小打小闹了!”

刘峰看着样品磁带上的歌星头像,心里盘算着。做经销,投入更大,风险也更高,但确实是条正道。他点点头:“可以先进一批试试水。不过宝山哥,咱们自己编曲做磁带的想法。也不能丢。这是条更长远的路子。”

“那是自然!”陈宝山应道,“我己经托南方的朋友打听懂行的人了,看看有没有音乐学院的学生或者小乐团愿意接这种活儿。”

生意上的新规划让小店充满了干劲。李晓梅把新到的正版磁带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向顾客推销时,底气都足了不少。周师傅带着徒弟,不仅修电器,也开始研究录音设备的维护。为将来可能扩大的业务做准备。

一天傍晚,刘峰正准备关门,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踱进了店里。男人看起来五十多岁,面容清癯,眼神温和,不像一般的顾客。

“同志,要下班了?”男人开口,声音沉稳。

刘峰放下门板:“没事,您需要点什么?”

男人在店里慢慢转了一圈,目光在维修工具、零件柜和磁带柜上停留片刻,最后落在刘峰脸上,微微一笑:“我姓苏,苏翰辰。听街道的同志说,你这儿电器修得好,服务也周到。”

刘峰心里有些疑惑,这人不像来修东西的。“苏同志过奖了,就是混口饭吃。您有什么需要?”

苏翰辰摆摆手:“今天不修东西。就是路过,进来看看。”他顿了顿,似是无意地问道,“听说前阵子,你这儿遇到点麻烦?”

刘峰心里咯噔一下,面上不动声色:“都是过去的事了,街道和派出所的同志处理得很公正。”

苏翰辰点点头,没再追问,转而聊起了别的:“现在政策好了,鼓励个体经济。你们年轻人。有想法,肯干,是好事。不过啊,做生意就像种树,根扎得深,才能长得高,经得起风雨。”他说话不紧不慢,带着一种长辈式的关切。

刘峰摸不清这人的路数,只是含糊地应着:“您说的是,我们一定遵纪守法,踏实经营。”

苏翰辰又闲聊了几句家常,问了问刘峰是哪里人,什么时候来北京的,最后拍拍刘峰的肩膀:“小伙子不错,沉得住气。好好干!”说完,便背着手,慢悠悠地走了。

刘峰站在店门口,看着苏翰辰消失在胡同拐角,心里疑云丛生。这人是谁?街道的?还是…·…他想起张志刚和沈淑玉的提醒,心里那根弦绷得更紧了。这看似随意的闲聊,总让人觉得别有深意。

晚上,他给何小萍写信时,提到了这位神秘的“苏同志”,只是语气轻松,说是一位关心个体户的老同志来店里看了看。他更多的笔墨,还是用在描述新到的正版磁带多么受欢迎,李晓梅如何学着给磁带设计简单的包装盒上。他不想让远方的她,为自己这边不明所以的隐忧而分心。

信寄出去后,刘峰站在院子里。春夜的空气带着花香,隔壁传来电视里《新闻联播》的声音。他看着自家店里透出的灯光,又想起苏翰辰的话——“根扎得深,才能长得高”。他明白,无论是生意上的拓展,还是应对潜在的麻烦,归根结底,都要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把根基打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