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我的芳华绝代 > 第52章 陆志伟再访(第1页)

第52章 陆志伟再访(第1页)

苏翰辰的到访像一粒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刘峰心里漾起几圈涟漪后,水面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没对任何人提起这次短暂的会面,只是暗自将那份警惕压在了心底,生意照旧,甚至更加勤勉。

陈宝山从南方带回的合作意向,成了眼下最要紧的事。广州那家“新声”音像公司提供的试销磁带,很快在店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正版磁带音质清晰,包装精美,虽然价格比翻录贵上不少,但对于追求品质的年轻人来说,依然很有吸引力。试销的几十盘磁带,不到半个月就卖空了。

“有戏!绝对有戏!”陈宝山看着空荡荡的磁带架,兴奋地搓着手,“小峰,咱们得赶紧去信,追加订货!最好能谈谈北方经销权的事!”

刘峰看着账本上增加的流水,心里也热乎,但他想得更远些:“宝山哥,追加订货没问题。但经销权的事,急不得。咱们现在本钱还薄,吃不下太大的量。我的意思是,咱们先稳稳地做上几个月,把销量和信誉做出来,让‘新声’看到咱们的实力和诚意。到时候再谈经销权,底气也足。”

陈宝山想了想,点头称是:“还是你考虑得周到!对,不能一口吃成胖子。那我这就去给‘新声’回信,先订下一批货,把这条线稳住。”

生意有了新奔头,店里的人都干劲十足。李晓梅不再满足于只是卖货,她找来些彩纸和画笔,学着给一些畅销的磁带设计简单的包装封套,虽然稚嫩,却也别具一格,很受一些年轻学生的喜欢。周师傅带着徒弟,不仅维修技术愈发精进,也开始留意收集各种录音设备的图纸和维修资料,为将来可能接触更专业的设备做准备。

刘峰则将更多精力放在了研究“新声”公司提供的产品目录和行业信息上。他通过陈宝山的描述和有限的报刊资料,努力了解着南方音像产业的发展。他意识到,随着改革开放,文化消费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磁带、唱片乃至未来的新媒介,市场潜力巨大。他的“山峰电子”,不能只满足于维修和倒卖,必须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一天下午,店里来了个夹着公文包、干部模样的人,指名要找刘峰。刘峰心里一紧,以为是工商或税务的检查,客气地将人请到里间。

来人却笑着掏出工作证:“刘峰同志吧?别紧张,我是区广播站的,姓王。听说你们这儿不光修电器,还能翻录磁带,服务搞得挺活泛啊。”

刘峰松了口气,连忙递烟倒水:“王同志过奖了,就是方便街坊邻居。”

王广播员摆摆手,说明来意:“我们站里有些老旧的广播资料带,想翻录备份一下,另外也需要制作一些宣传用的音频合集。听说你们设备不错,服务也靠谱,就想来问问,能不能接这种活儿?”

刘峰心里一动,这可是笔正经的“订单”。他仔细询问了需求,估算了一下工时和材料成本,报了个公道的价格。王广播员很满意,当场就定下了。

送走王广播员,刘峰意识到,这或许又是一个新方向。为单位提供专业的声音资料复制、编辑服务,虽然单子可能不大,但稳定、可靠。能进一步提升“山峰电子”的专业形象。他立刻和周师傅商量,添置了一些更专业的音频连接线和空白带,准备把这“ToB”的业务也做起来。

送走了区广播站的王同志,刘峰站在柜台前,手指无意识地敲着玻璃台面。广播站这单活儿,钱不算多,但意义不同。这是公家单位的正式委托,意味着“山峰电子”不再只是个修收音机、翻录流行歌的小铺子了。

“周师傅,”他扭头朝后院喊了一声,“王同志留下的那些母带,您得空先检查一下,看看音损情况。翻录设备也再调试调试,公家的活儿,不能出岔子。”

周师傅在围裙上擦着手走出来,点点头:“放心,我晓得轻重。母带保存得还行,就是年头久了有点掉磁粉,得先用清洗带过一遍。”

李晓梅凑过来,眼睛发亮:“峰哥,咱们连广播站的活儿都能接啦?以后是不是还能给电视台干活?”

“想得倒远。”刘峰难得地笑了笑,心里却也是一动。他没接话,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新的笔记本,在扉页上工工整整写下“业务记录(乙类)”。甲类是维修,这新开的乙类,就是这些对公的音像服务。他要把每一项都记清楚,要求、进度、问题,都白纸黑字。

几天后,刘峰正和周师傅在里间调试设备,门口的风铃响了。李晓梅清脆的“欢迎光临”之后,却没了下文。刘峰觉得奇怪,探出头,看见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站在柜台前——市纪委的陆志伟。

陆志伟今天没穿中山装,换了件半旧的夹克。看起来更像一个普通的机关干部。他正低头看着柜台里陈列的“新声”音像公司的正版磁带,手指虚点着邓丽君专辑的封套。

“陆同志?”刘峰定了定神,迎出去。

陆志伟抬起头,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眼神锐利地扫过刘峰和周师傅,最后落在里间那台正在发出细微电流声的专业录音设备上。

“刘经理,忙着呢?”

“给区广播站干点活儿。”刘峰侧身让开,“您里边请?”

陆志伟摆摆手,依旧站在柜台前:“不打扰你正事。路过,顺便看看。”他顿了顿,像是随口一问,“生意拓展得挺快,都跟广播站搭上线了。”

刘峰心里那根弦立刻绷紧了。陆志伟这话听着平常,却带着钩子。他谨慎地回答:“也是碰巧,王同志觉得我们设备还行,服务也靠谱,就给了个机会。我们一定认真做好,不能辜负信任。”

“嗯,公家的活儿,是得仔细。”陆志伟的目光又转向那些磁带,“现在这些流行歌曲,是比我们那时候丰富多了。”他话锋不着痕迹地一转,“听说、前段时间有个姓苏的老同志,来你这儿看过?”

刘峰后背微微一僵。苏翰辰的事,他从未对外人提过。陆志伟怎么知道?他面上不动声色:“是有位苏同志来过,说是街道的,关心一下我们个体户的经营情况。”

陆志伟“哦”了一声,不再追问,手指终于从邓丽君的封套上移开,轻轻敲了敲柜台玻璃,发出笃笃的轻响。“经营情况……是好是坏。最终都体现在账本上、凭据上。账目清楚,手续齐全,比什么都强。”他说完,冲刘峰点点头,“你忙吧,我走了。”

首到陆志伟的背影消失在胡同口,刘峰才缓缓吐出一口气。李晓梅凑过来,小声问:“峰哥,这人怎么又来了,这次怪吓人的”

刘峰没回答,只是走回里间,看着周师傅小心翼翼擦拭广播母带的侧影、又看了看笔记本上刚刚写下的“乙类业务记录第一条”。陆志伟的话像一根冰冷的针,扎破了他这几天因业务拓展而生出的些许热气。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