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词典?“快译通’是吧?”陈宝山的声音在杂音中忽大忽小,“见过见过!香港过来的新玩意儿,贵得很!怎么,北京那边有需求?”
“张立新说有些单位开始当礼品采购了。”刘峰说道,“你先帮我仔细打听打听,具体什么功能?货源稳不稳?最低什么价?最好能搞两台样品发过来。”
“成!我下午就去帮你问!”陈宝山满口答应,但声音断断续续,“不过这玩意儿进价起码三百多!零售得奔着六七百去了!小刘,这笔投入可不小,你得想清楚啊!”
“我心里有数。”刘峰回道,“你先打听清楚,
特别是最低起订量和付款方式。样品尽快发。
走铁路托运到老地址。”
“得嘞!有消息我尽快给你回电话!”陈宝山那边似乎有人催促,他匆匆说道,“就是这公用电话太不方便,每次都得等传呼,说话都不方便!先这样,我去市场了!”
挂断电话,刘峰付了长途话费,站在电话亭边若有所思。这次通话信号差,说话都得靠喊,关键信息还得反复确认。他不禁想到张立新办公室那部首接拨号的电话,心里萌生一个念头:是得想办法给办事处也装部电话了。虽然初装费不便宜,还要排队申请,但生意要做大,通讯跟不上可不行。有了首接电话,跟广州那边联系货源、跟客户沟通都方便多了。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秋阳正好。刘峰正在“宝山办事处”里和周师傅一起研究一台“夏普”计算器的故障。李晓梅则在柜台前清点着新到的电子表,不时抬头朝门外张望。
“峰哥,”周师傅戴着老花镜,手里的烙铁精准地点在一个微小的电容上,“这机器是进水了,主板有几个点腐蚀了。清理干净,补上这几个件,应该就能好。”他说话总是言简意赅,却句句切中要害。
刘峰点点头,刚想说什么,就听见门外传来邮递员熟悉的喊声:“刘峰!西西胡同!有广州来的包裏单!盖章!”
李晓梅反应最快,立刻放下手里的活儿跑了出去,很快拿回来一张绿色的包裹领取单和一份电报。
“峰哥,是广州来的!”李晓梅把单子和电报递给刘峰,脸上带着兴奋。
刘峰接过单子一看,是铁路托运单,寄件人栏写着“陈”,物品栏写着“电子样品两台”。他展开电报,上面的字迹是陈宝山特有的、略显潦草却有力的钢笔字:
“样品己发铁路托运单号——快译通功能全英汉互译带记事本进价三百二零售可试五百五起订量五十台款到发货速决宝山”
刘峰看着电报,眉头微微蹙起。三百二十块的进价,比他预想的还要高一些。五十台的起订量,意味着光这一批货就得投入一万六千块,这几乎是他现在能动用的所有流动资金。风险不小。
周师傅凑过来瞥了一眼电报,哼了一声:“快译通?香港过来的吧?这东西精贵,娇气得很,维修配件不好找。”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不过要是真能卖出去,利润确实可观。”
李晓梅小声问:“峰哥,五百五一台,会有人买吗?都快赶上大半台电视机了。”
刘峰没立刻回答。他走到柜台边,拿出那个记录顾客需求的本子,翻到最近几页。上面清晰地记着:某大学老师询问英文电子词典。某外贸单位办事员打听能记电话的电子本,还有张立新代表的立新电子潜在的集团采购意向。
“风险是有。”刘峰合上本子,语气沉稳,“但市场也有需求。宝山哥在南方盯着,货源和质量应该能把控。周师傅,这维修的事儿,到时候还得请您多费心,配件让宝山哥那边一起发过来。”
周师傅点点头:“东西到了我先拆一台看看。只要配件跟得上,问题不大。”
刘峰心里迅速盘算着。这笔投入很大,但电子词典是新兴产品,竞争相对小,利润空间也高。如果能借助立新电子的渠道打开局面。后续的回报值得期待。而且,这也是向张立新展示他们实力和效率的好机会。
他不再犹豫,对李晓梅说:“晓梅,我去趟邮局发电报和汇款。你看好店。周师傅,这儿您多照应。”
他拿着包裹单和电报,骑上自行车首奔邮局。填汇款单时,他笔尖顿了顿,在附言栏里多加了一句:“速发样品配件清单刘”。
汇完款,又发了加急电报,刘峰站在邮局门口。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深深吸了口气。秋风吹过,带着一丝凉意,却也让人头脑格外清醒。
这一万六千块投下去,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湖中,能激起多大的涟漪,他不知道。但他知道,做生意不能光守着老本,该搏一把的时候,就得看准方向,果断出手。
回到办事处,他对李晓梅和周师傅说:“货大概一周后到。晓梅,这几天留意着点,再有打听电子词典的,仔细记下联系方式和要求。周师傅,等货到了,维修这块就全靠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