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声音不自觉地带上了探寻合作的意味。
“防患于未然。”
郑途沉声道,“我们加强了管控,昨夜就是收网行动之一,后续的深挖细查正在进行。江记者,你查到的那份协议,是非常有力的证据。我相信,在守护国有资产、打击腐败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一致的。”
他刻意强调了“立场一致”。
这句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江映雪心中漾开层层波澜。
她采访过无数官员,但像郑途这样敢于直面历史疮疤、毫不畏惧将打击腐败进行到底、并且敏锐洞察她潜在立场的人,是第一个。
他那份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畏的勇气,让她沉寂已久的热血似乎开始涌动。
她看着郑途棱角分明的侧脸,专注而坚定的眼神,心头忽然掠过一丝异样的悸动。
采访的气氛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了。
从最初的针锋相对,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信息共享和立场确认。
江映雪后面的提问虽然仍在框架内,但锋芒明显收敛了许多,更多像是在探讨发展思路和改革难点。
郑途也展现了他作为实干家的另一面。
他详细阐述了经开区未来的产业规划、人才培养引进的构想、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甚至谈到了他对于县域经济如何摆脱土地财政依赖、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度思考。
他的话语逻辑清晰,视野开阔,充满激情,描绘的蓝图既有前瞻性又极具可操作性。
当谈到青林县一些偏远乡村的困境时,郑途眼中流露出深切的忧虑和责任感:
“江记者,你可能很难想象,在我们这个时代,还有孩子要走十几里山路去上学,还有老人因为交通不便看不起病。
每次下乡,看到那些老人浑浊的眼睛里期盼的光,看到孩子们冻得通红的小手捧着书本的样子,我心里就像压着一块大石头。”
他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我郑途是苦孩子出身,一步步走到今天,靠的是乡亲们的帮衬和组织的培养。
坐在这个位置上,不为他们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不为青林的未来铺路搭桥,我睡不着觉。
引进鼎峰也好,发展其他产业也好,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青林的百姓过上好日子,让下一代不再重复我们这代人的艰辛。这是我做所有事情的出发点,别无二心。”
这番话,没有口号,没有官腔,只有最质朴的情感和最坚定的初心。
郑途眼中闪过的痛楚和决心,如同一把温柔的锤子,精准地敲在了江映雪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她看着眼前这个刚刚还在指挥若定、强势回击资本挑衅、铁腕打击黑恶势力的男人,此刻流露出如此深沉厚重的情怀。
强烈的反差,构成了致命的吸引力。
江映雪感到自己的心跳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
她下意识地端起桌上的水杯抿了一口,试图掩饰内心的波澜。
喉间轻微的滑动,白皙脖颈下精致的锁骨线条也随之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