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县这是想从源头卡咱们的脖子!”
沈文攥着手机,指腹用力按在叶蓉发来的“厂家反馈”消息上——邻县招商局的人昨天找到设备厂家,放话“要是给沈文他们县多供设备,以后邻县的医疗采购就不跟你们合作”。旁边夏溪也递过一张纸,是城西社区老人的签字证言:“邻县来的人问我‘医生是不是不专业’,还说‘试点要是黄了,就给咱们送免费体检卡’。”
苏禾站在桌旁,看着两人手里的证据,眉头拧得紧紧的:“他们知道硬拼数据赢不了,就玩阴的——断设备供不上,煽动老人说坏话,想让启动会开不下去。”
“但他们漏了一点,省改革办最忌讳‘恶意干扰民生项目’。”沈文突然抬头,眼神亮了,“咱们现在就去省办报备,把他们施压厂家、煽动老人的证据摆出来,不仅能制止他们,还能让省办更认可咱们的专业性。”
说干就干。沈文负责联系设备厂家,要到邻县招商局施压的通话录音;苏禾整理“邻县干扰时间线”,把“质疑数据→施压厂家→煽动老人”的节点一一标清,附上证言和录音清单;夏溪则带着之前的随访记录本,去社区找被打听的老人补录视频证言——老人们本来就对试点满意,听说邻县搞小动作,都很配合,李大爷还在视频里说:“谁要是敢毁试点,我们就去省办替沈科长说话!”
下午两点,三人带着全套证据赶到省改革办。王主任看到录音和视频时,脸色当场沉了下来:“邻县这是胡闹!民生试点是为老百姓办事,他们居然为了抢主导权搞这些小动作!”
沈文趁机递上“试点服务标准初稿”,语气诚恳:“王主任,我们没心思跟邻县争,只想把试点做好。这是我们拟定的服务标准,里面明确了‘家庭医生资质要求’‘随访频次梯度’‘线上咨询响应时间’,都是根据居民需求定的,您看看能不能作为全省推广的基础标准。”
王主任接过初稿,翻到“随访频次梯度”那页,看到“行动不便老人每周1次、半自理老人每两周1次、健康老人每月1次”的分类,点头称赞:“这个梯度很合理,不是一刀切,考虑到了不同老人的需求。你们再把‘设备配置标准’加上,比如每个社区该配多少台远程问诊设备,我就让省办发下去,作为启动会的讨论基础。”
“我们马上加!”苏禾立刻拿出笔,在初稿上补充“设备配置”板块——叶蓉之前给过数据,按“每500户配1台远程设备”算,正好符合县域社区规模。
离开省办前,王主任明确说:“我会给邻县发函,警告他们不许再干扰你们的设备采购和试点运行;启动会那天,我会让省卫健委的人盯着,不让他们在会上乱提质疑。”
回到县里,沈文立刻联系叶蓉,把省办的要求和“设备配置标准”同步给她:“厂家那边要是再受邻县施压,就让他们首接找省办对接,有王主任撑腰,邻县不敢再闹。”叶蓉在电话里笑了:“我早跟厂家说了,他们要是敢断供,咱们就走省级采购渠道,现在有省办的函,他们更放心了,明天就给其他社区送设备。”
接下来的三天,沈文、苏禾、夏溪几乎连轴转,完善服务标准、准备启动会发言材料。苏禾帮着核对标准里的政策依据,确保“线上咨询收费”“医保报销对接”符合省医保局的规定;夏溪则把老人的典型案例整理成“试点成果故事集”,比如“张奶奶线上问诊调药”“李大爷随访时发现血糖异常及时干预”,准备在启动会上当实例讲;沈文负责发言稿,重点讲“从基层调研到试点优化”的过程,强调“推广不是复制,而是因地制宜调整”。
启动会的前一天,沈文接到邻县卫健局局长的电话,对方语气带着试探:“沈科长,明天启动会,咱们能不能私下聊聊?关于试点推广,我们邻县也有不少想法,说不定能合作。”
沈文心里清楚,对方是怕省办追责,想缓和关系。他没有首接拒绝,而是说:“明天启动会结束后,咱们可以在会场聊,正好省办的领导也在,有合作想法可以一起提,更透明。”他故意提省办领导,就是提醒对方别再耍花样。
启动会当天,省改革办、省卫健委的领导坐在主位,全省十几个县的代表都来了,邻县的代表坐在后排,脸色不太好看。沈文作为试点县代表第一个发言,他没提邻县的干扰,只讲试点的实操经验:“我们用‘三摸三定’法推进试点——摸居民需求定服务内容,摸医生能力定培训计划,摸设备缺口定配置标准,这才让试点从‘能落地’变成‘受欢迎’。”
他一边说,一边播放夏溪整理的案例视频,画面里老人笑着说“方便”的样子,让台下的代表们频频点头。轮到提问环节时,邻县的代表犹豫了半天,还是站起来问:“沈科长,你们的远程系统成本很高,咱们经济落后的县负担不起,怎么办?”
沈文早有准备,拿出叶蓉提供的“设备合作方案”:“市企愿意提供‘以租代买’服务,每年租金只需要设备总价的10%,还负责免费维护,省卫健委也有专项补贴,经济落后的县实际负担不到5%。”
省卫健委的领导立刻补充:“没错,省里会拿出2000万专项补贴,支持经济薄弱县的设备采购,就是要让所有县都推得起试点。”
邻县代表的问题被顺利化解,再也没提出其他质疑。启动会结束后,省办正式下发“全省社区医疗试点推广指导意见”,把沈文他们拟定的服务标准作为核心内容,还明确“试点县要结对帮扶薄弱县”,沈文他们县结对的,正好是邻县。
邻县卫健局局长找到沈文时,态度明显软了:“沈科长,之前是我们不对,不该干扰你们的试点。以后结对帮扶,还请你们多指导。”
沈文笑着说:“都是为了老百姓看病方便,以前的事不用提了。下周我们派医生去你们县做培训,先帮你们摸清楚居民需求,再定推广计划。”
当天晚上,沈文收到王主任的短信:“做得好!不揪着矛盾不放,还能带动邻县一起推,这才是推广的意义。下一步,省里想让你们县牵头制定‘社区医疗考核标准’,有没有信心?”
沈文立刻回复:“有信心!我们会结合试点经验,制定出能落地、能考核的标准。”
挂了电话,苏禾、夏溪、叶蓉都发来消息,祝贺启动会成功。夏溪还说:“今天有好几个老人给我打电话,说在电视上看到试点推广的新闻,特别高兴,还说要给咱们送锦旗呢!”
沈文看着消息,心里暖暖的。可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又响了,是市医疗改革办李科长打来的:“沈文,有个新情况——省里接到举报,说咱们县的试点‘存在过度医疗’,有老人反映‘医生每次随访都开一堆检查单’,省办让你们尽快核实!”
沈文心里一沉——这个举报来得突然,而且首指试点的“服务质量”,要是处理不好,不仅影响考核标准制定,还会让刚建立的信任崩塌。
【你选决定主角命运!】A。立刻成立调查组,入户核实老人反映的情况B。先联系举报的老人,了解具体情况再处理——选A扣1,选B扣2!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