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们惊讶地发现,大王的动作比他们熟练得多。
蒙骜低声对王翦说:“大王对军械的了解,不输专业工匠。”
王翦点头:“这对大秦是好事。”
训练间隙,赵政与士兵们一同用餐。他询问他们的家庭情况,听取他们对新装备的意见。
一个年轻士兵大胆提出:“弩机的扳机有点硬,长时间操作手指会疼。”
赵政记下这个问题,当晚就传令工匠改进。
十天后,改进后的弩机送到军营。扳机力度调整得恰到好处,还增加了防滑设计。
士兵们的训练热情明显提高。
一个月后,新军己经能熟练运用新阵型和新装备。赵政决定进行一次实战检验。
他命令王翦率领这支军队清剿边境的匈奴据点。
蒙骜有些担心:“要不要派一支老部队随行策应?”
赵政摇头:“既然要检验新军的实力,就要给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
五天后,捷报传来。新军以极小代价端掉了三个匈奴据点,俘虏二百余人。
朝堂上,原本质疑的大臣们纷纷改变态度。
“新军战力确实惊人。”
“改革看来是有效的。”
吕不韦也终于公开表示支持。
只有赵政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系统界面上,百炼青铜剑的解锁条件己经完成第一个。
第二个条件是建立完善的军工体系。
他召见李斯和王翦。
“寡人打算设立军器监,专门负责兵器的研发和生产。”
李斯提出建议:“可以从待诏博士中选拔人才,他们中有不少精通工造。”
王翦补充:“最好让有实战经验的将领参与,确保新兵器符合战场需求。”
方案很快确定。军器监首接对赵政负责,不受其他部门节制。
这引起了一些老臣的不满。
“军器监权力太大,恐怕会形成新的势力。”
赵政态度坚决:“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法。”
他在系统中兑换了高炉炼铁技术,命军器监秘密试验。
第一次试验并不顺利。炼出的铁质达不到要求。
工匠们很沮丧,赵政却亲自到现场鼓励他们。
“失败是常事,重要的是找到原因。”
他仔细检查每一个环节,发现是温度控制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