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日常二三四
而在此时的柴桑,
军议散去,重臣们带著各自的使命匆匆离去,汉军经过短暂的修整后,开始为更长远的目標积蓄力量。
喧囂的议事堂归於寧静,只留下刘备、诸葛亮和刘禪三人。
刘禪没有隨眾將离开。
自预料到东吴阴谋以来,他一直紧绷著神经,此刻终於能真正放下心,待在父亲和相父身边。
武汉有贾似道坐镇政务,虽然他有著些许的小毛病,但在政务方面,也无须刘禪担心。
这难得的平静时光,他只想留在柴桑,贪婪地汲取著来自父亲与相父的智慧。
“阿斗,”刘备的声音带著几分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宽慰,他拍了拍身边的坐席,“坐近些。”
刘禪依言上前,在父亲身侧坐下。
他能清晰地闻到父亲身上淡淡的硝烟与草药混合的气息,那是连日征战留下的印记。
诸葛亮也重新落座,羽扇轻摇,驱散了空气中残留的凝重。
他看向刘禪的目光充满欣慰:“少主今日军议之上,建言水军分设长江、南海两部,
又点明戚將军组建『江东军”之要,条理清晰,切中要害,更兼知人善任,实乃大善。主公后继有人矣。”
刘备眼中满是自豪,粗糙的大手抚上刘禪的肩膀:
“我儿確实成长了。
连日奔袭,又是伏虎岩救你三叔,又是整合援军,彭泽血战。
未曾击垮你,为父心中甚慰。”
他话锋一转,带著考校的意味,
“然今日之策,虽以固本培元为主,但东吴求和、凉州生变、曹操动向,环环相扣。
阿斗,你且说说,为父为何最终力排眾议,选择暂息兵戈?”
刘禪略微沉吟,整理著思绪。前世蜀中困顿、北伐艰辛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他沉声道:“父亲,儿臣以为,原因有三。”
“其一,在於『势与『力之辨。
庞军师所言北伐良机,確是『势在。
然我军连番血战,將士疲惫,舰船折损,粮秣消耗巨大,此乃『力竭。
强弩之末,难穿鲁。
以疲之师,行险千里,纵有良机,亦如沙上筑塔,根基不稳,稍有风吹草动,便有倾覆之危。
此非怯战,实乃惜力。”
刘备微微頜首,示意他继续。
“其二,在於“仇与『业”之衡。
二叔怒火衝天,欲雪彭泽之耻、三叔遇险之恨,此乃人之常情,亦是军心所向。
然父亲胸怀天下,志在兴復汉室。
东吴孙权,背信小人,固然可恨,但终究是癣疥之疾;
北地曹贼,挟持天子,偕越神器,方是心腹大患,国贼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