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父,义母,也罢!来都来了!我这格物院,便开它一个『启蒙幼育馆”!
专门请细心可靠的嬤嬤和启蒙先生,照看这些未来的国之栋樑!”
他算是明白了,这帮叔伯辈的,是打定主意要把下一代“绑定”在他的战车上了。
这既是压力,也是莫大的信任和动力。
眼看著格物院里的“小祖宗”们越来越多,年龄跨度从待哺到少年老成,尤其是低龄幼儿那一块,简直成了重灾区。
乳母、僕役比学子还多,哭闹声、嬉笑声不绝於耳,虽有黄月英偶尔帮忙看顾,但她主要精力还得放在秘研造纸印刷上,实在分身乏术。
刘禪深知,必须找一个能镇得住场子、又有足够耐心和学识来引导这些孩童的人来专门负责此事。
贾似道正忙著精心策划他的“付费生”计划与各路豪强家族勾心斗角、討价还价,忙得脚不沾地,显然无法分身来管这群小萝卜头。
刘禪思前想后,忽然灵光一闪,一个人选浮上心头一马,马幼常!
前世记忆中,马谬刚愧自用,纸上谈兵,致使街亭失守,铸成大错。
但其人並非无能之辈,他熟读兵书,理论扎实,口才极佳,善於阐述道理,在诸葛亮南征前提出的“攻心为上”策略也足见其战略眼光。
他只是缺乏实战经验和临机决断的魄力,且性格过於骄傲。
然而,教导一群最大不过十岁、最小还在褪裸中的孩童,需要的是耐心、理论、口才和细致的管理,而不是战场上的杀伐决断。
马的缺点在这里几乎不会暴露,而他的优点却正好能派上用场!
让他去给孩子们启蒙,讲讲故事,教教识字,灌输忠君爱国、兄友弟恭的道理,岂不是人尽其才?
更何况,將马从父亲身边调来,也算是变相避免了未来他可能被派去领兵的风险,可谓一举两得!
计议已定,刘禪立刻进宫去见刘备。
“父王,儿臣有一事相求。”刘禪行礼后开门见山。
“哦?阿斗又有何事?可是格物院钱粮又短缺了?”
刘备关切地问道,他现在对这个儿子搞出来的新事物是又喜又忧,
喜其宏图大略,忧其钱如流水。
“非也。贾先生已在筹措,暂可缓解。”
刘禪摇摇头,脸上露出些许“苦恼”之色,
“乃是如今各位叔伯都將子嗣送至格物院,其情可感,然其中年幼者甚眾,吵哭闹,需专人看护照料,並加以启蒙引导。
寻常僕役,只能管其温饱,难以施教,
儿臣身边,实无此类擅长幼儿启蒙、又能让诸位叔伯放心之文士“
刘备闻言,授须沉吟。
这事他自然也听说了,关羽、张飞、赵云等人把娃都塞给了阿斗,確实给儿子添了大麻烦。
“嗯,確需一稳重有学之人负责此事。阿斗可有人选?”
“儿臣思来想去,忽然想起一人,或可胜任。”刘禪故作思考状,
“便是义父身边的参军马,马幼常先生。”
“马?”刘备微微一愜。他对马的印象是“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但平心而论,马才华是有的,处理文书、参赞军机也还算得力,只是觉得他有些浮夸,不够踏实。
“幼常確是有才学,然其性让他去照料孩童,启蒙识字,是否大材小用?他本人可愿意?
》
刘备有些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