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十年树人!
刘禪越说思路越清晰:
“如此,不需十年,仅需五六载,我汉中王治下,便將不再缺乏堪用的基层官吏与技术人才!
人才源源不断,则国力根基自然稳固!
此乃百年大计,强本固元之策!”
刘备听完,眼中精光闪动。
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尤其是自己阵营根基尚浅,大量依赖荆州、益州本土士族,
若能培养起一支忠於自己、且具备实际办事能力的寒门官吏队伍,无疑將极大增强他的掌控力,削弱对地方豪强的依赖。
他抚须沉吟片刻,缓缓点头:“阿斗此议,深谋远虑,確是为国育才之良策。为父准了。”
刘禪心中一喜,正要谢恩,却听刘备话锋一转:
“然,设立学堂,聘请教习,供给学子食宿笔墨,乃至修建学舍,无一不需巨额钱粮。
如今四州初定,百废待兴,北伐在即,府库之財,首要用於军国大事。
阿斗,你既提出此策,当知为父之难处。”
刘备看向刘禪,目光中带著一丝考验:
“你於武汉所创白之利,大半已用於支援益州建设及扬州安抚;
交州雪盐之入,亦需支撑交州本地开发及军备。
为父知你生財有道,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兴办四州学堂之资,恐还需你自己多多设法。”
刘禪早有预料,父亲不可能凭空变出大笔钱粮给他搞教育试点。
他立刻应道:“父王所虑极是。儿臣既提出此议,自当尽力筹措。只是——“
他略作迟疑,道:
“儿臣身边,长於谋划者眾,然精於商事、能为儿臣打理这些生財之道者,却极为短缺。
昔日有糜芳舅父於交州为我经营、盐之业,方有今日之利。
如今四州学堂之事,千头万绪,儿臣恳请父王,能否调糜芳舅父回襄阳,助我一臂之力?”
刘备闻言,眉头立刻皱了起来,面露难色:
“糜芳確为干才,交州商道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年输入府库之钱帛数以亿计,实乃军需一大支柱。
若將他调回,交州事务交接需时,且恐新接手之人未必能有其能,若因此断了这条財路,只怕。。”
军队的扩充和维持极度烧钱,糜芳这条线太重要,刘备不敢轻易调动。
刘禪察言观色,知道父亲確实为难,糜芳现在就是个下金蛋的鸡,动不得。
他退而求其次,道:
“父王既然为难,儿臣不敢强求。只是糜芳舅父不得回,儿臣身边实在缺乏此等擅於经营之人。
可否將江夏太守换人,调贾似道回囊阳?
江夏政务已上正轨,换一稳健守成之將镇守即可。
贾似道曾为我打理武汉庶务,於筹措钱粮、经营產业上颇有手段,有他回来助我,儿臣方能更快为学堂之事聚敛资財。”
调一个贾似道,比调糜芳的阻力小得多。刘备这次没有犹豫,爽快点头:
“准!便使长江水军都督文聘兼任江夏太守,同时听从云长詔令。